遠見/全球上班族不願面對的真相 加薪,難上加難?

【文/楊瑪利】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自1990年代起,OECD等30個先進國家勞工分配佔比從66%,已下降至62%,而且會持續下滑。而日本2013年的平均薪資31萬多日圓,已倒退至1990年以來的新低。美國研究機構也指出,美國薪資已原地踏步12年。

主要原因包括機器取代勞力電腦科技取代腦力全球化又讓更廉價優質外國人取代了你我的工作

員工大方企業也能愈賺錢

但這樣的分析其實也只說對大趨勢,不代表全體上班族都沒了希望。因爲儘管大趨勢如此,但在過去幾年來,我們也都看到了不少企業願意爲員工加薪,也有許多員工靠自己打拚,逆勢升級薪水逐步加上去的案例

例如《遠見》調查臺灣上市公司,其實有2/3過去三年來至少幫全體員工調薪一次,近五成的企業過去兩年平均年終獎金有一至二個月。

本期封面故事除了分析從全球到臺灣,加薪難的客觀原因,讓受薪階級更瞭解趨勢外,更特別報導願意加薪的企業有哪些?我們分析,這些企業其實都信奉「對員工愈好,公司愈賺錢」的道理。例如好市多Costco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不管在美國或來到臺灣,好市多都是好「薪」企業,薪水比同業高,結果獲益與營收也都比同業高。

還要特別推薦的是專題裡的幾個年輕人寶島眼鏡的員工如何從16K到年薪百萬?《國光幫幫忙》的電視節目製作人從22K,六年內薪水三級跳;更有工作七年來,加薪、升級已五次的世邦魏理仕員工,他們怎麼做到的?

當然要幫自己加薪,最好的方法之一是不斷精進專業與學習新技能。例如本期另一專題就報導風起雲涌的大數據潮,專訪全球暢銷書《大數據》作者麥爾荀伯格,暢談大數據如何改變企業經營政府治理,也使得大趨勢分析師人才大受歡迎,在美國甚至年薪可達400萬。如果你能成爲新產業所需人才,根本不怕失業或薪水低。

本期另外一個重要專題是英國,正用開放力復甦。過去這段時間我們看到香港李嘉誠、以及大陸企業都紛紛大買英國,不只買房地產,還買發電廠、甚至倫敦計程車公司也早已賣給大陸吉利汽車。他們到底看上英國的什麼?

其他精采人物包括擔任電影《KANO》監製魏德聖導演專訪、從賣面板鳳梨酥的前友達總經理陳來助,分享人生下半場要玩想像力,爲什麼?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4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