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疾病 林敬晃揪長輩動起來

林敬晃認爲有好的保健知識,就能活得健康有品質。他表示其實透過飲食習慣的調整、運動及改變作息,就有機會「少吃一顆藥」。(馬偕醫院提供/鄭鬱蓁臺北傳真)

爸爸是小兒科醫生,從小耳濡目染,臺北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林敬晃認爲,醫學常識、衛教保健等新知,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從出生、年老甚至到最後一刻臨終,若能有好的保健知識,就能活得健康有品質,因而選擇家醫科。

執業第六年的林敬晃,專長兒童、青少年以及老齡醫學,包括諮詢檢查、預防注射、健檢、高齡慢性病以及安寧緩和醫療等。他表示,自己喜歡將艱難的醫學訊息分享給病患,若能解釋得好,讓病人理解,其實透過飲食習慣的調整、運動、作息改變,就有機會「少吃一顆藥」。

林敬晃分享,居家個案中,一名已快百歲的爺爺,除了重聽、三高外,身體硬朗,但家人表示,爺爺近日晚上都睡不着,常常半夜起牀如廁時,一次走路不穩,導致跌倒受傷,詢問後原來是爺爺睡前喝太多水,纔會頻尿,並非真的失眠,請他改變喝水時間後,問題就改善,還避免多開安眠藥。

林敬晃表示,許多高齡者對運動也有迷思,認爲散步、爬山、慢跑就是運動,但長者常有肌少症問題,需要的是阻力運動,有氧運動無助於改善。近期他着手研究老年人的骨質疏鬆和肌少症研究,初步發現,阻力訓練對於改善兩大問題有顯著效果,正在收案中。

林敬晃推廣高齡者也可從事重量訓練,他強調肌肉訓練不是年輕人專利,訓練後長肌肉程度不亞於年輕人,例如即使是坐在輪椅上,也能使用彈力帶綁在腿上,進行踢腿的訓練,可訓練老人家能站起來的力量,達到生活自立。

林敬晃平常一週至少會保持三~四天到健身房運動,每次至少1.5小時,他說,爲了鼓勵高齡者動起來,在診間時,也會常示範動作,帶動長輩一起做,「很多人希望疾病或是問題透過一顆藥或打一針就改善,但生活習慣纔是和疾病最密切的關係,只要飲食和運動調整,就會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