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不得添加防腐劑,前兩月吸收外資下降19.9% | 財經日日評

點擊上圖▲立即訂閱

用數據深挖行業機會

讀懂2024潛力行業

美國3月製造業PMI創近兩年新高

3月21日,標普全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3月Markit製造業PMI初值52.5,創21個月新高,預期51.8,前值52.2。其中,產出分項指數初值54.9,創22個月新高,製造業商業活動表現強勁。美國3月Markit服務業PMI初值51.7,連續第二個月下滑,創3個月新低,預期52,前值52.3,商業活動的整體擴張放緩反映了服務活動增長放緩。

總體而言,儘管3月份的商業活動較上月有所下滑,但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保持着穩步增長。需求方面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3月份新訂單的增長速度略有放緩。不過勞動力市場一如既往地火熱,商業活動前景爲2022年5月以來最樂觀的讀數,就業機會升至今年迄今的最高水平。(華爾街見聞)

|點評|從數據來看,美國3月製造業延續了2月的強勁勢頭,進一步走低的服務業也維持在榮枯線上方,表明美國經濟具有穩步復甦的傾向。結合強勁的就業數據,“經濟硬着陸”的呼聲再次出現在美國市場中,讓市場對未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方向再生一絲疑雲。

從3月的議息會議來看,美聯儲的態度被市場解讀爲偏鴿,只是在製造業的超預期、就業勞動力的高韌性和通脹復甦的背景下,美聯儲後續的決策似乎變得更爲艱難,其政策反應或許也會更爲謹慎。而對於博弈降息預期的黃金、美債資產來說,製造業的強勁同樣不是什麼好消息,市場對於美聯儲降息週期的拉扯博弈,或許還要面臨一段時間的延長賽。

中方迴應電動汽車出海遭遇“逆風”

3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就近期中國電動汽車出海遭遇“逆風”進行迴應。前不久,歐盟發佈通知對自華進口電動汽車進行海關登記,未來可能對相關車輛徵收“追溯性關稅”,英國、美國準備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或國家安全風險調查。美財長耶倫稱政府正採取措施確保美國內電動汽車行業取得成功。

林劍表示,電動汽車是全球化產業,只有分工合作才能互利共贏,只有公平競爭纔有技術進步。以公平競爭、國家安全爲名,搞保護主義、貿易壁壘,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世貿組織規則。短期看似乎佔了便宜,但保護的是落後,失去的是未來,造成的是多輸。長遠看只會損害本國產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影響全球經濟綠色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央視新聞)

|點評|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遭遇的一個重大危機。雖說特斯拉在行業的地位無可撼動,但中國造車新勢力以性價比、多款式和比傳統汽車更多的功能配置,贏得了不少海外消費者的青睞。而國外老牌汽車品牌在新能源車戰略上慢了半拍,要麼轉型乏力,給了中國新能源車彎道比拼的機會。這也讓英美等國家感到了壓力,進而以數據安全等理由進行阻遏。

誠如外交部發言人所言,電動汽車產業的全球化分工已然成型,搞保護主義是兩敗俱傷。特斯拉中國工廠是其重要生產基地,貢獻了其過半的全球產能。而其他外資品牌的電動汽車,在國內也頗受歡迎。這場貿易保護戰一旦打響,對誰都沒有好處。話說回來,對企業來講,面對這一新的國際經貿形勢,也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1-2月全國吸收外資同比下降19.9%

3月22日,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介紹2024年1-2月全國吸收外資情況。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160家,同比增長34.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150.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9.9%。從行業看,高技術產業引資714.4億元人民幣,佔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比重爲33.2%。從來源地看,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德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585.8%、399.3%、144.5%、19.8%(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表示,今年1-2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延續了去年規模波動、結構優化的特點。從規模看,去年1-2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684.4億元人民幣,今年雖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近10年第三高位。(綜合第一財經)

|點評|應當注意到,今年前兩個月吸收外資雖然仍在高位,不過下降幅度不小,而且是連續8個月下降。這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和警惕。當然,也要看到結構的變化,就是歐洲對華投資在增長,而來自美國的投資下降了。這是一個因應外部變化的過程和結果表現。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內功,打造好投資和營商環境,才能持續吸引外資,讓外資放心進來,放心在中國經營。這就不得不說,當下網絡上一些反資本的、民族情緒的言論,對外資和民企的不友好態度,是不利於外資投資的止跌回升的。

六部門明確預製菜不得添加防腐劑

3月21日,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對預製菜原輔料、預加工工藝、貯運銷售要求、食用方式、產品範圍等進行了界定,這是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預製菜範圍。

根據文件定義,預製菜是以食用農產品等爲原料,經工業化預加工,加熱或熟制後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餚,不得添加防腐劑。中央廚房製作的菜餚,不納入預製菜範圍。僅經清洗、去皮、分切等簡單加工未經烹製的淨菜類食品,屬於食用農產品,不屬於預製菜。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等主食類產品不屬於預製菜。有關部門將在餐飲環節大力推廣使用預製菜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每日經濟新聞)

|點評|隨着生活節奏的加速,食品的工業化本就是現代社會持續進行的大趨勢,從罐頭到方便麪再到速凍食品皆是如此,而預製菜也只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形態。對於享用產品的消費者而言,預製菜的口感或健康問題或許只是其次,商家改頭換面,將預製菜包裝成現制菜去銷售的行爲更令人憤怒。

長期來看,對預製菜行業的規範是爲了更好地發展預製菜產業。在經歷行業整頓與規定後,預製菜與現制菜、速凍食品的界限分明,對產品的定價與市場認可來說其實更有利。在經歷初期整頓後,預製菜或許會以更好的姿態被大衆認可和接受。

聯合國通過首個人工智能全球決議草案

3月22日消息,聯合國大會於本週四通過了首個有關人工智能的全球決議草案,以確保這項強大的新技術能夠造福所有國家、尊重人權,並且是“安全的、可靠的和值得信賴的”。美國是這項決議草案的發起國,中國和121個國家參與了共同提案。草案未經表決就以協商一致方式通過,這代表了聯合國所有193個成員國對它的支持和認可。

決議草案承認AI技術正處於加速開發和使用的一個階段,並強調了“安全的、可靠的和值得信賴的”AI系統是全球共識的緊迫性。它還認識到“AI系統的治理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領域”,需要進一步討論可能的治理方法。草案鼓勵所有國家、國際組織、科技界、學術界、研究機構等制定框架,以支持針對AI的監管和治理。(財聯社)

|點評|經歷2023年的人工智能產業大爆發後,所有人都意識到了“AI的發展速度難以預測”這件事,而一個高速且野蠻生長的行業毫無疑問是危險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由聯合國背書的,針對人工智能發展方向進行規範的決議,無疑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聯合國的決議更多是象徵意義爲主。有關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具體的邊界限制和懲處監管制度,終究要各國結合各自的國情來部署立法,就如同歐盟此前通過的《人工智能法案》這樣。但有關“人工智能需要更多監管”這條上,相信各國都已達成了共識。

美司法部對蘋果發起反壟斷訴訟

當地時間3月21日,美國司法部和16州的總檢察長向新澤西州聯邦法院提起的訴訟稱,蘋果公司的反競爭行爲超出了其手機和手錶正常業務範圍,壟斷了手機市場,損害了消費者、開發商和競爭對手的利益。受市場消息影響,蘋果當日股價跌超4%,截至收盤報171.37美元,市值增發超過1100億美元。

據悉,這並不是美國司法部第一次起訴蘋果。在過去14年裡,美國司法部還曾兩次起訴蘋果公司違反反壟斷法。而在今年3月4日,歐盟委員會曾對蘋果處以18.4億歐元的罰款,原因是蘋果在流媒體音樂服務市場上的壟斷行爲。(綜合每日經濟新聞)

|點評|進入2024年以來,蘋果就開始持續遭到歐美區的反壟斷暴擊,不僅在歐盟處處碰壁,在本國也難逃司法部的狙擊。然而無論蘋果如何反駁上訴,其本身的生態圈相較安卓確實更具封閉性。想要從這場反壟斷的圍剿中全身而退並不是一件易事,蘋果的前路可謂困難重重。

反壟斷對於科技行業來說並非新鮮事,無論是亞馬遜還是谷歌,都曾遭到過反壟斷訴訟。不過,反壟斷訴訟一般耗時久,在這期間蘋果也會使盡招數應對。更重要的是,這起訴訟會對蘋果的生態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這對消費者來說,或許纔是可直接獲益的方面。

中國移動去年營收破萬億

3月21日,中國移動披露2023年年報數據。公司去年營收達到10093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同比增長7.7%,成爲全球營收規模第一的通信運營商。其中通信服務收入達到8635億元,同比增長6.3%。公司同期實現歸母淨利潤爲1318億元,同比增長5.0%,每股收益爲6.16元。

中國移動2023年末的利潤分配方案顯示,其2023年度期末股息爲每股2.4港元(含稅),預計2023年末分紅總金額約爲513.38億港元(含稅)。同時,公司將從2024年起,三年內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逐步提升至當年股東應占利潤的75%以上。(證券時報)

|點評|本就抱着“金飯碗”的中國移動,自2020年以來明顯變得更會賺錢了,儘管營收增速較2022年稍有放緩,但對於移動這樣體量的巨頭來說,已經足夠大。從業務上來看,數字化轉型、政企服務構成了公司營收增長的主要來源,比起“移動通信”,科技與雲業務或許更能代表公司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巨型央企,中國移動在本次年報中率先響應了加大現金分紅力度的政策要求,提出三年內進一步提升利潤分配比例。希望這一現象今後能夠越來越常態化,以回報更多投資者。

週五兩市低開低走創指跌1.47%

3月22日,市場全天低開調整,創業板指領跌。盤面上,AI應用方向再度爆發,銅纜高速連接概念股逆勢大漲,算力租賃概念股午後活躍,存儲芯片概念股早盤拉昇,低空經濟概念股走勢分化。下跌方面,有色金屬概念股陷入調整,此外高位股尾盤殺跌,農業、CRO等板塊跌幅居前。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43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10973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296億。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31.38億,其中滬股通淨賣出17.14億元,深股通淨賣出14.24億元。

截至收盤,滬指報3048.03點,跌0.95%,成交額爲4568億元;深成指報9565.56點,跌1.21%,成交額爲6405億元;創指報1869.17點,跌1.47%,成交額爲2957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五股債匯市場均出現異動,主要受外部環境變化的擾動。日本結束負利率,瑞士央行意外宣佈降息,美元在美國經濟極具韌性的表現下升值,給人民幣帶來貶值壓力。同時,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強。在A股方面,監管層對基金行業的監管趨嚴,針對量化基金的部分策略做出了新的限制,市場投機情緒受挫,綜合導致週五兩市整體展開回調。午後,滬深300ETF成交量放大,市場情緒略有回暖。

全球主要國家央行政策轉向將成爲年內對市場的長期影響因素,行業監管更加嚴格對市場的影響則爲“短空長多”。整體上看,市場短期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兩市震盪上行的趨勢暫時未被打破。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主編|何夢飛

吳 曉波重磅新作《茅臺傳》有聲版上線

原聲講播專輯80集 共赴10⼩時的“茅臺時光”

長按掃碼▼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