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爆量衝擊小琉球珊瑚生態 監院糾正觀光署等4機關

小琉球花瓶巖是熱門浮潛地點,每到假日下水人潮激增。(本報資料照片)

監察院指出,小琉球沿海珊瑚礁生態系長期遭受破壞,致嚴重衰退與失能,尤以沿海遊憩活動密集區之珊瑚覆蓋率更爲低落,權責機關顯有疏失,監察院通過監察委員範巽綠、林盛豐提案,糾正海委會、觀光署、鵬管處及屏東縣政府。

監院表示,小琉球2015年前活珊瑚覆蓋率約30%至50%,但2016年因聖嬰現象導致海溫異常升高,全球珊瑚大白化,小琉球珊瑚覆蓋率驟降至10%至20%。雖墾丁、綠島等地珊瑚在1至3年內回覆,但小琉球覆蓋率至2021至2023年平均僅11.9%,爲全臺最低。

監委調查發現,屏東縣政府及鵬管處爲追求觀光經濟快速收益,大量開發破壞自然景觀,而部分居民爲了賺錢忽視這些影響,導致亂象叢生。此外,學者指出,小琉球海域珊瑚多樣性越來越低,呈現珊瑚扁平化趨勢,浮潛與潮間帶踩踏等人爲活動,對小琉球珊瑚礁產生劇烈衝擊,頻繁的沿海活動更使珊瑚覆蓋率低落,顯示權責機關有必要對遊憩承載量及總量管制。

監委指出,針對小琉球遊客量與遊憩行爲進行規劃、建設及管理屬於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業務,並由交通部觀光署主管。鵬管處在2018年曾委外評估小琉球遊憩承載量,但此評估結果沒有考量遊客數對當地生態影響及過度集中濱海景點的現象,確實不當。

監委表示,海委會長期以來既知小琉球環境承載量評估與海域生態息息相關,自可主動進行評估調查,惟該會未積極爲之,反寄託於觀光主管機關鵬管處所爲之調查作爲,任令小琉球周遭海域的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趨於惡化、劣化,都有缺失。海委會自成立以來,也未積極掌握小琉球珊瑚礁生態系統變化情形,未研訂適切保育措施,遲至2021及2022年方纔辦理珊瑚監測計劃及珊瑚移植覆育措施,也有怠失。

監委調查發現,鵬管處長期消極不作爲,對於大量觀光客源源不斷赴小琉球旅遊,完全束手無策,既無法限制交通部航港局交通船航班班次及限制遊客登島人數,也無法提出人流管制替代方案,自有怠失,觀光署作爲鵬管處上級機關,難辭監督不力之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