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鳥巢遭破壞獨留「孤兒小麻雀」 她硬着頭皮收編:邊養邊查文獻
記者何睿宜/採訪報導
決定要養任何動物前,好好地做功課纔是負責任的表現。飼主劉小冰6月底在家中閒置房間發現一窩鳥巢遭破壞,獨留還是雛鳥的麻雀「小啾」無助地躺在地上,當下只能儘快撿起來。她常聽聞「麻雀不好養」,因此照顧過程總是戰戰兢兢,到處翻查文獻,終於讓小啾健康長大。
▲失去兄弟姊妹的小啾孤零零地躺在地上,隨後被收編。(圖/飼主劉小冰提供,下同)
▲還沒長毛的小啾。
劉小冰表示,發現並收編小啾的過程並不是多浪漫,當時親鳥跑到家中比較少用的房間築巢,沒想到鳥巢被家裡的貓咪破壞,導致裡頭雛鳥死亡,只剩小啾存活下來,「我家的老大(貓)一直叫,我們才進去看狀況,之後在地上撿到牠。簡單來說就是,剛出生就被家破人亡,然後還被兇手的父母收養……。」
▲貓哥哥發現小啾後喵喵叫,引起爸媽注意。
由於小啾實在太幼小,詢問過後野鳥協會也沒辦法接手,劉小冰只能自己收編。爲了負起養育責任,她開始查找相關資料,「我習慣是要養牠,會把文獻跟疾病史都看過一遍,這樣對牠才負責。」當時她是邊照顧、邊看文獻,甚至養到現在,還是常常在找資料、做功課,「畢竟牠的養育資料真的少的可憐,加上很多野鳥前輩說麻雀在斷奶時容易猝死,所以我當時每天都很焦慮。」
▲小啾逐漸長大。
一開始照顧小啾時,劉小冰真的很怕養不活,幾乎是每15到20分鐘就喂一次,直到牠1個月大才漸漸轉爲1、2個小時喂一次。劉小冰笑說,小啾斷奶的時候真的「很盧」,「牠實在太聰明瞭,會一直要你喂,所以只好狠下心訓練牠自己吃飯,但睡前還是有幫牠補充溼料(野鳥飼料+蛋黃粉泡熱水)。」
劉小冰指出,麻雀是食蟲的雀科,加上是雜食,所以需要多元的食物,偶爾還要給活蟲補充。幼鳥需要蛋白質大於穀物,所以劉小冰會泡製雀科食蟲飼料+蛋黃粉泡製來餵食;等到麻雀長大,就可以開始餵食小米等穀物,加上切碎的蔬果,「飼料內要補充礦物質防止軟腳,我會給一點沙子磨嘴喙。」
值得注意的是,幼鳥需要溫度跟溼度,「當時我們是用兔子吃的乾草跟不發光的爬蟲暖燈幫牠保暖的。溼度則是用化妝棉沾水放在牠的周邊,因爲暖燈照了會很乾。」現在,小啾已經5個多月大,個性非常黏人愛撒嬌,「牠叫了就來,每天都要撒嬌,放風時也根本就黏在身上。」
▲飼養幼鳥需要注意溫度跟溼度。
▲小啾相當黏人。
劉小冰特別提到,原本有意等小啾長大後野放,沒想到「牠根本不是放飛的料」。原來,小啾實在太沒戒心,還會跟家裡的貓咪玩你追我跑,「外人看起來應該很膽顫心驚,可是明明是牠先開始挑釁貓咪的,還好我家的貓都有手下留情。貓不理牠,牠還會跑到前面去啾啾叫……。」►ETtoday寵物雲有IG了,快按追蹤
▲小啾窩在手裡撒嬌。
▲調皮的小啾有時還會跟家裡的貓玩你追我跑。
老一輩的人常說「麻雀養不活」,或稱牠們沒了自由就會「咬舌自盡」。對此,劉小冰解釋,那其實是因爲麻雀非常膽小,「大家說牠們會咬舌吐血什麼的,其實是麻雀在受驚嚇時會自己產生毒素,然後毒素會慢慢累積,最後猝死。猝死後毒素會使口腔內變紅,液體呈紅色流出,所以那不是咬舌自盡,是自己膽小造成的。」►即時接收毛毛軍團訊息!快加寵物雲Line
即使成功養活麻雀,劉小冰仍希望傳達正確觀念,「麻雀野鳥還是儘量不要養。」她表示,7-9月是野鳥的繁殖季節,民衆有機會在路上撿到幼鳥,「但如果牠們是已經有毛的還是建議不要去碰,移到路邊,因爲親鳥會來帶。像小啾這種超級幼幼就真的只能自己硬上了,但可以打到各地方的野鳥協會求助。」
►不再眷戀青春,因爲我持續擁有。
▲蓬毛時的小啾顯得圓滾滾的。
▲原先媽媽打算等小啾長大就放飛,無奈牠太沒戒心,讓人實在放心不下。
▲小啾提醒大家:請勿隨意撿拾、飼養野鳥喔!若遇到特殊情況,建議聯絡各地鳥會尋求專業協助!
▲黏人的小啾硬要討摸摸。
相關報導: ►「好心喂小米」卻塞爆嗉囔! 專家一張圖教你撿到鳥怎麼辦►害牠失去「求生技巧」…活活餓死 撿到野生動物千萬母湯自己養►撿到2只小喜鵲「喂小米1周」卻死了 鳥會痛心教「正確SOP」►超商撿到小黑鳥!安置後「頭越來越禿」...網冒冷汗:還好不是在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