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曾琡棻:創作如跨越層層關卡,唯有不斷突破

圖、文/城市美學態度

「我覺得追求夢想、享受陶醉時光,和艱難而明確地追求藝術形式,去努力奮鬥完全是兩回事。當時我已經理解到,真正的創造是孤寂的,要達到目的就非犧牲人生的快樂不可。」─赫曼赫塞《生命之歌》

人文遠雄博物館「前行意志─當代藝術展」。(圖/邱家琳攝)

對許多藝術家來說,創作的道路漫漫,經常面臨各種生活阻礙與現實壓力,需要堅定的意志與理想,才能持續往前行,將自身感受到的情感體悟到的哲思傳達給更多人知道。

今年10月,人文遠雄博物館以「前行意志─當代藝術展」爲題,邀請Candy Bird、丁建中、吳詠潔、巫雲鳳李承道許唐瑋、曾琡棻、黑雞先生、葉怡利詹士泰等10位藝術家參展,呈現他們獨特的創作風格,以及成爲專職藝術家的心路歷程。

▲「前行意志─當代藝術展」展出作品。(圖/邱家琳攝)

從曾琡棻、李承道、丁建中與葉怡利的創作生涯中,可以發現他們在媒材、主題與形式的選用上,總是勇於突破大膽嘗試,追尋更高更遠的藝術目標,並期許作品能引發觀者更多思考與想像空間

曾琡棻:創作如跨越層層關卡,唯有不斷突破

牆面懸掛的木椅皮箱櫃子,看似一場經典復古傢俱展,實際上卻是一張張畫布、一檔繪畫展。藝術家曾琡棻擅長透過寫實描繪的技法,擬仿各種材質肌理,運用組裝的畫布創造出3D立體物件,試圖模糊現成物與藝術品界線,顛覆人們以往對繪畫的認知。

▲曾琡棻《擬仿物-僞‧皮箱 1》。(圖/邱家琳攝)

曾琡棻也常集結多張「立體寫實」的繪畫作品,改變平面懸掛的展示,以裝置手法呈現,藉此相互對照、營造特定的空間場景。當觀者走進展場,就好像踏入「由畫作構成的空間」欣賞每一幅畫,彷彿在畫中看畫。

像《擬仿物-僞‧畫箱1》與《擬仿物-僞‧畫箱2》,兩件都是繪畫,但因爲創作手法與概念的差異,形成不同的視覺效果。前者由畫布組裝而成、將畫面延伸至畫布周邊,擺放在桌面展示,外觀有如物件裝置,可以進行360度的觀賞,後者則是直接在平面畫布繪製立體效果,懸掛到牆面上。

曾琡棻也期望透過這兩件作品互相對照,引發觀者知性的思考,深入探究何謂藝術,重新思索繪畫的定義

▲曾琡棻《擬仿物-僞‧畫箱1》與《擬仿物-僞‧畫箱2》。(圖/邱家琳攝)

曾琡棻的創作風格也力求突破,從原本純粹的畫布,逐漸加入一些現成物,混淆繪畫與實際物品的界線。在《擬仿物-遊樂場蹺蹺板》中,只有蹺蹺板是畫布製成,試圖僞裝成現成物,地面鋪有真實的人工草皮,扶手與支架則是金屬物,外觀重新用顏料上色,但刻意留下些許斑駁,讓觀者發現其中的蛛絲馬跡,裡頭原來是沒有生鏽的不鏽鋼

《擬仿物-遊樂場‧蹺蹺板》不僅呈現人們兒時常見、溫暖活潑的遊樂場情景,也希望觀者在這個「由畫作構成的空間」來回穿梭,思考「表面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與「資訊影像容易被變造修改」等議題

(完整文章請看城市美學新態度)

【延伸閱讀】2017高雄藝博 拓展東南亞東北亞藝術交流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城市美學新態度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