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評鑑公佈 公衛專家:全臺19家醫學中心夠多了
相隔7年的醫院評鑑,臺北區與北區完成第一階段評鑑,已完成初評的醫院,終於卸下多年不斷重複的「評鑑模擬考」,醫院行政人員稱「現在終於知道怎麼笑了」。本報資料照片
「全臺19家醫學中心已經夠多了,應該適可而止」,臺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表示,醫學中心的評鑑應該採用專科分中心方式執行,不應該全部的科別一起評估,也不該依照能力分級。我國醫學中心評鑑應與國際接軌,必須思考臺灣能養得起多少家醫學中心。
我國醫院評鑑跟國外不同,鄭守夏指出,國外醫院評鑑多以品質、標準作業流程(SOP)等作爲評鑑標準,沒未通過,則輔導改善再進行確認。國內其實並不需要有太多的大規模醫院,一來讓醫院資源集中市區,城鄉差距擴大,二來醫學中心數量變多,反而壓縮小規模醫院生存空間。
鄭守夏舉例,有些醫院專長在腦神經外科,其他專科就不一定都要兼顧。不同中心需求家數會不同,癌症治療中心全臺可能約只需要30家,但是外傷急救中心必須廣設,可能全臺需要50家。他強調,應該按照專科來分類,而不需要所有專科都其中在一間醫院,醫院大型化 、集中化。
鄭守夏認爲,醫院評鑑應保證醫療品質,並非追求升級,評鑑應有退場或轉型機制。若以專科區別,假設病人數量少,可以轉型成爲社區醫院;若評鑑未通過,可透過複查機制改善。
部分臨牀醫師認爲,評鑑需要許多畫面作業,要應付類似「考試」的評鑑內容,往往需要另外抽出時間,在臨牀工作忙碌時,下班後得多花一至兩小時處理評鑑所需資料。有些內容涉及醫院資訊需保密,僅限特定IP網域才能填寫,有些醫師除了周間加班,還得在週末到醫院完成評鑑作業,難免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