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雨水之名,致敬明天

【畫中話節氣

作者劉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爲雨矣。”“立春”不過是在解冬天的凍,“雨水”纔開始真正構建出一幅春天景象

雨水(中國畫戴樹良

雨水一至,帶來生機與希望。微風輕拂樹梢林間鳥兒起伏和鳴雨媚風嬌,春雲淡淡,待雨後柳煙成陣,草長鶯飛,便春意宜人了。

此時,迴歸鄉野,叩問逝去的時光,是許多現代人隱匿於心底溫存陳玲潔的《農事詩:雨水》裡,見不到人,只有被濛濛的雨包裹住的時間,和菜地裡被潤淨的一棵棵青菜。兩個菜籃定格地裡,一切安靜,仿若世間停止運轉餘雲梅的《雨水》,將視野投向了更寬廣的江南水鄉——瓦片磚牆小橋流水烏篷搖曳,同樣在時間和空間中靜止下來。這些畫作,提醒步履匆匆的都市中人:就在氣溫將升、雨水將落之時,也許可以試着放慢腳步,卸下緊張與焦躁,聆聽內心的真實聲音。

“雨水節,孃家”,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節氣習俗。戴樹良的《雨水》便展現了這一場景。到了雨水節氣,出嫁的女兒們,或背或挎着裝有雞鴨米麪竹籃,穿過正在春耕農忙水田,腳步匆匆,向着孃家的路。狗子則圍繞在她們身邊,歡快地迎接昔日的女娃娃。與這番熱鬧景象相對的,是在老樹的《雨水》中,世界靜默細雨落下,一人獨立。如作者自白:“細雨飄然而至,春來不言離愁。有麥青青於野,有你在我心頭。”面對旺盛生長的春天,雨水讓千愁萬緒柔軟下來,即便是獨身一人,也不忍苛責於誰。

雨水(中國畫) 劉金貴

的確,誰能不偏愛春天呢?相比其他時節,雨水給了人親近自然與生靈契機。軟綿綿的雨落下,便能感覺大地在被萬千軟頭小錘溫柔地敲擊,靈魂都盪漾了起來。柳樹剛冒出嫩芽鴨子們已經在落滿花瓣河中嬉戲、捕食小魚了。劉金貴的《雨水》裡,春天用這樣樸素又熱烈的生命力,迎接一老一少的到來。這種景象,讓人從冬日的疲乏和困頓中解脫出來,開始重新審視萬物,理解生命,繼而啓迪新的生活。

唐代文學家元稹詠唱正月中的雨水節氣,開篇一句“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講的不就是那個總掛在嘴邊道理——“一年之計在於春”嗎?願以雨水之名,向春日致敬,向一切欣欣向榮、充滿未知與可能的明天致敬。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21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