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護理荒對岸也搶才…資深護理師赴陸揭心得:基層薪資低、升遷難
疫後各國掀護理人力荒,搶才大戰開打「世界盃」。示意圖,與新聞當事者無關。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林伯東攝影
疫後各國掀護理人力荒,搶才大戰開打「世界盃」。中國福建省10月底發佈「對臺措施」,首度向臺灣護理師招手,鼓勵西進就業;臺灣醫護界雖認爲不具誘因,卻直言警訊降臨。2年多前,中國獵才業者找上臺灣資深護理人員Vicky(化名),高薪挖角薪水至少2.5倍起跳,她帶着30多年資歷赴中擔任管理職,前進對岸醫療現場,第一手告白「有人欣賞、有人輕視」,她體會到了什麼?
今年60出頭的Vicky,曾任職臺灣多家指標醫院,她出身急重症照護,在臺灣從基層護理師做起,因表現優異,拔擢主管要職,一路做到醫院管理階層,另也曾參與醫院籌建歷程、醫院評鑑事宜等,在職場打滾30多年。
Vicky表示,中國獵才業者透過人脈引薦找上她,盼借重她累積的工作經驗,赴大陸二線城市某大型醫院任職,負責協助培訓護理人員等事務,同時開出保障年薪,至少是她在臺灣的2.5倍。
除了薪資相對優渥,也考量對岸醫療發展潛能大,自己在臺灣該有的磨練都有了,不妨在屆齡退休前,跳脫舒適圈,充實見聞,於是在兩年多前,啓程前往。
這段期間,她陸續走訪中國各大省份的醫療院所,發現他們的醫療設備十足頂尖,大手筆砸錢引進高端科技,數位轉型也十分到位,這是連臺灣大型醫院也無法企及,令她眼睛爲之一亮。不過,對護理文化認知,以及整體醫療水準,仍大幅落後臺灣,除了臨牀外,在教學現場,也深刻感受兩方的差距。
臺灣護理人員赴中工作:基層薪資不高、升遷不易
Vicky表示,中國挖角不少臺灣護理管理職,不僅行之有年,且時有所聞。近來,首次向臺灣基層護理人員招手,但從薪資報酬看來,實在不具吸引力。
Vicky指出,主因不外乎大陸自己的基層護理人員,薪資普遍低迷;以二線城市爲例,剛畢業的新進護理師,月薪僅人民幣3000元(約新臺幣近1萬3500元),唯有沿海城市才與臺灣差不多。整體而言,大陸護理師平均約人民幣5000元(約新臺幣近2萬2500元)、護理長則約人民幣1.5萬元(約新臺幣近6萬7500元)。
此外,兩岸語言雖相通,但醫療職場文化差異甚大,且「醫鬧」(中國醫界常用語彙,意指因醫療糾紛而起的過激抗議事件)問題嚴峻,攻擊醫護人員屢見不鮮。
不過,兩岸護理師執照不互通,若想赴中當護理師,必須先確保能取得中國考照,才能在當地執業。另外,務必籤工作契約,裡頭須明文薪資計算、獎金報酬、是否提供住宿、具體負責職務等,保障自身勞動權益。再者,服務的醫療機構是純陸資、臺商投資,文化也大不同,並釐清主要照護對象等,都要仔細評估是否適合自己。
Vicky說,對臺灣來的基層護理人員,在大陸「有人欣賞,也有人輕視。」但無論如何,對薪資、職涯發展都不用有過高期待,尤其一旦談到升遷,當前仍以當地人爲先,除非是臺商投資醫院,臺灣護理人員纔有明顯優勢。此外,去的是一線、二線或三線城市,各有不同的風土民情要克服。
臺灣護理人力「入不敷出」,醫院首當其衝
迴歸臺灣醫療現場來看,疫後至今,臺灣護理人員流失加劇,出走大於新進人力,不少醫院出現有病牀卻沒人守的窘境。2023年下半年起,各家醫院更掀起關牀高峰期。
依據衛福部估算,目前真正執業護理師僅約19萬人,但至2030年需求增至25萬人,整體缺口達約6萬人。況且,每年淨流入約5000名護理師,卻不一定可補到最缺護理人力的醫院。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紀淑靜指出,「診所工時較彈性,相對不缺護理師,最缺的是醫院,」疫前醫院護理人員常態空缺率約5%,疫後增至7%;離職率由疫前約10%,提高至12%。
紀淑靜表示,護理人力短缺,造成醫院關牀、急診壅塞,醫療資源緊張等嚴峻問題,更衝擊民衆的就醫權利,政府補救措施卻緩不濟急。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紀淑靜。遠見記者蘇義傑攝影
「對臺措施」招手,每年提供240職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29日,中國福建省公佈「對臺政策措施」(俗稱惠臺利民措施),其中包括鼓勵臺灣護理人員在福建省漳州市就業,每年提供240個工作機會,入職者根據臺灣學歷,可得人民幣3000至4000元(約新臺幣1萬3500至1萬8000元)的入職獎補。另外,根據在臺灣養老服務機構工作年限、技能等級,可得每年1000至1萬元(約新臺幣近4500至4萬5000元)的在職獎補。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對於中方首次向臺灣基層護理人員招手,政府應視爲警訊;從獎勵措施看來,誘因雖不大,短期內應無立即效果,但只要明顯提高報酬,加上兩岸語言相通,就不能排除臺灣護理人員可能付諸行動。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世界搶才護理師,臺灣新生代更向往美加澳
「其實不只大陸在搶臺灣護理人才,香港、新加坡都來搶了!」他也表示,全球疫後步入搶才時代,且國外待遇更好,新進起薪至少新臺幣10至12萬元。如今對岸也展開行動,若臺灣還視而不見,令人擔憂。
臺大醫院院長、臺灣醫學會理事長吳明賢則認爲誘因不大,直言「社會主義的醫療環境,怎麼會讓醫護人員的薪水有多高?」中國絕不會比臺灣更好,「我們不能跟差的比,要比就要跟更好的比。」若是美國、澳洲等國來搶才,反倒會較害怕。
臺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羅運生指出,美國、加拿大與澳洲等國因勞權高漲,加上薪資報酬更佳,甚至大幅超越臺灣。以美國開出條件來說,新進護理師年薪,至少新臺幣130萬至150萬元起跳,確實吸引不少臺灣年輕護理師,願意騰出時間花費心力投入美國「註冊護理師」(Registered Nurese, RN)考試準備。
羅運生觀察,中國搶才臺灣護理師雖然祭出入職、在職兩筆獎金,但仍要視實際薪資待遇多寡,才能綜合判斷是否相對臺灣優渥。此外,雖然語言相同,但中國護理專業仍在發展階段,且其醫療照護環境與臺灣大不同,西進工作不盡然能適應。
臺灣31萬護理大軍,僅六成執業
對於臺灣護理人力短缺,紀淑靜指出,護理師薪水低、風險高,加上超額護病比問題,更凸顯職場環境長期不友善,反映在臺灣有護理師執照人數約31萬人,真正執業卻僅約19萬人,總執業率僅約六成。
她觀察,時代風氣改變,近五年來,年輕世代更講究工作與生活平衡,歷經長期輪班與夜班的影響,許多護理師選擇離開醫院,轉往診所、醫美中心工作。因此,提升薪資僅是其中的留才策略,友善職場環境、減少工作負荷,以及推動智慧醫療,避免過多重複繁瑣工作,纔是解決護理人員流失關鍵。
「疫後護理界留才更難!」洪子仁認爲,大型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的護理師,長期承受高風險、高工時、高壓工作環境,疫後不是在國內轉換跑道,就是出國進修遊學。疫情期間,影響護理系學生實習時數,因欠缺足夠的臨牀照顧經驗,面對如同「打戰」般的醫療現場,不少新進護理師因無法立刻適應,到職3個月後,平均離職率超過一成。
他指出,除了護理人員掀起出走潮,新藥、新科技納入健保速度如牛步,加上臺灣民衆自費醫療高達31.5%,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38個會員國中,高居第三!「醫療現場窘態畢露,正是肇因於健保總額預算制度不足。」
職場條件不友善,籲政府齊心改善
洪子仁表示,爲積極留才,八成以上醫院至少爲醫護人員加薪一成,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等八大醫護團體盼政府正視問題,允諾提高健保點值平均至少每點0.95元,協助醫療機構建立完善財務韌性,再用於醫護加薪,避免流失人才,維繫醫療機構永續經營。
羅運生則觀察,對年輕一代護理師來說,更在意增加保障底薪,紅利、留任等各種名目獎金並不算穩定收入,醫院管理者應面對這樣的訴求。
此外,他指出,衛福部預估2030年臺灣要增至25萬護理人力,目前執業雖僅19萬人,但臺灣有護理師資格者約31萬人;顯然,因環境等各種考量,纔會考照通過後,仍不願投入就業或後續離開醫療現場。
爲了吸納更多人投入護理執業,政府近期卻拋出研議增加護理人員國考次數,對現行三班護病比制度弊端反倒視而不見,令人詫異。他呼籲,政府應真正改善勞動環境,提高薪資待遇,才能減緩人力流失,讓更多人願意投入護理工作。
(本文出自2024.12.03《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