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有效的職普融通增強職教吸引力
近日,浙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實施意見》,將推進職普有效融通列爲一項主要任務,提出了在大中小學全面融入職業教育內容,舉辦一批突出技能培養的特色綜合高中,以及允許符合入學條件的職普學生進行學籍互轉等一系列舉措。這些措施的推出對於提高社會大衆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度、認可度和認同度,增強職業教育的影響力、供給力和吸引力,都將大有裨益。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兩種不同教育類型。一方面,二者在遵循共同的教育基本規律的同時,又有着不同的教學規律和內容,承擔着不同的育人目標和任務,不能混爲一談或顧此失彼。另一方面,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言,不管是其未來要成爲技能型人才還是學術型人才,都至少要對這兩方面的教育內容有所接觸和了解,爲職業探索和生涯規劃奠定基礎。所謂職普融通,就是要使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能夠實現教育資源融合共享、育人通道相互通達,爲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多元選擇、多次選擇和多樣化成才提供機會。
在實踐中,由於“重普輕職”的傳統觀念和“普強職弱”的教育現實,普通教育內容融入職業教育或是同級的普通教育學生轉入職業教育都不成問題。而如何有效地把職業教育的內容融入普通教育,以及暢通職業教育學生轉向普通教育的通道,是當前職普融通的難點。浙江省爲此推出的舉措實際上可以分爲三個層次,目標、價值和意義各不相同,實施過程中也有不同的側重點。
“普教+”是第一個層次的融通方式,即在普通教育的既有體系中適當加入或加強職業教育有關內容。比如,浙江要求“中小學結合勞動教育、技術課程,建設一批省級職業體驗基地,廣泛開展職業啓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活動;在普通本科院校加強實驗實習實訓實踐教學,將職業體驗和生涯規劃貫穿學習全過程”,這些都屬於“普教+”層次的職普融通。這種融通方式改革難度最小,但落實到位不易。如果能夠做深做實,價值意義和影響面都將是最大的。說其改革難度小,是因爲這種方式不改變既有的辦學體系,只是在中小學原有的課程中充實與職業有關的活動內容,在普通本科中加強實踐教學內容。說其落實到位不易,是因爲這些內容會由於不是“主科”或考試不考而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現實中,與此相關的文件已有印發,但實施過程中流於形式的情況仍較爲常見。因此,如何使“普教+”真正做深做實是這項政策的關鍵也是難點。這對於改變輕視職教、忽視勞動的不當觀念,提高學生乃至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同時,這也能爲落實後面兩個層次的職普融通舉措提供必不可少的鋪墊和基礎。
“校內融”是第二個層次的融通方式,即在一所不同於普通高中或中職學校的新型學校內部,構建新的以職普融通爲特徵的課程體系。比如,浙江提出“探索舉辦一批突出技能培養的特色綜合高中,實施職普融通教育”,就是這種融通方式。這種方式培養的學生既具有紮實的文化知識功底又有一定的技能特長;既可以升入普通高校在學術方向上繼續深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潛能選擇升入高等職業學校,並在技能方向上繼續發展。其最明顯的優勢在於讓學生在高中期間就有了比較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和技術技能訓練,對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潛能優勢有更深的瞭解。這樣高考報志願就不容易盲目選擇,爲以後的升學和就業打下基礎。當然,舉辦綜合高中對於經費投入、課程、師資、設施設備等條件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時還要有保障升學、就業渠道的配套政策,辦學前景光明,但辦好的難度不小。
“校際轉”是第三個層次的融通方式,即允許學生在職業學校和普通學校之間學籍互轉,暢通學生多次選擇的通道。比如,浙江提出建立健全職普學分互認學籍互轉機制,允許符合入學條件的職普學生進行學籍互轉。長期以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不強、家長職普分流焦慮嚴重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職普之間的立交橋不夠完善,學生一旦選擇了職業教育就很難再有進入普通教育的機會。雖然近年來各地陸續推出了春季高考、專升本等政策,能夠爲職教學生升入普通高校提供機會。但其總體比例不高,而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籍互轉的機會就更少了。加之學生一旦被貼上了“職教生”的標籤以後,即使後續升學進入了普通教育,也可能在求職過程中受到顯性或隱性歧視。這導致很多家長對孩子踏入職業教育門檻顧慮重重。如果能夠建立職普學分互認學籍互轉機制,對於打破“標籤效應”,並且爲先天稟賦不同的學生提供方向糾偏和多次選擇的機會,將有利於避免“一考定終身”導致的過重學業負擔和應試教育痼疾。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籍校際互轉將對學籍管理、生源預測、學校佈局、學位供給等工作提出更高的挑戰,必須充分論證、科學規劃、系統設計才能達到政策初衷和理想的效果。未來,爲打造社會大衆廣泛認可的職教新格局,還需在這方面加強試點探索並不斷總結經驗,以形成能夠在更大範圍推廣應用的舉措。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所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12日第2版
作者:王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