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俄羅斯伉儷的中國情緣

謝苗諾夫婦

謝苗諾夫供圖

謝苗諾娃翻譯的《中國童話》。

謝苗諾夫供圖

謝苗諾夫參與編撰的《漢俄圖解詞典》。

謝苗諾夫供圖

謝苗諾夫夫婦所著教學工具書俄漢雙語摘要和註釋》。

謝苗諾夫供圖

對於研究中俄關系的人而言,亞歷山大·謝苗諾夫和塔季亞娜·謝苗諾娃這對俄羅斯漢學家夫婦的名字一定不陌生。他們在俄羅斯外交學院授課,培養了一屆又一屆熟練運用漢語、熟悉中國文化的外交人才,並參與翻譯出版了一系列教材書籍

“研究中國是註定的緣分

謝苗諾娃出生在一個漢學之家,她的父親蘇海秋是一位俄羅斯漢學家、歷史博士,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學習中文、研究中國文化。謝苗諾娃說,她對中國的感情與生俱來,“小時候,我家就像一座有關中國主題的圖書館,家裡來來往往的都是漢學家和中國文化研究者。”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謝苗諾娃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愈發濃厚。

長大後,跟隨父親的腳步,謝苗諾娃開始研究中國、傳播中國文化,並結識了同樣從事中國文化研究的丈夫亞歷山大·謝苗諾夫。現在,謝苗諾娃在俄羅斯外交學院任教,並擔任俄羅斯外交部外語進修班口譯系主任;謝苗諾夫也在外交學院東方語言系任教,主要研究中國歷史、政治。

對他們而言,感知中國、研究中國、介紹中國,是他們生活的重心,更是共同的初心。他們說:“中國有無窮無盡的寶藏,是我們風雨無阻、筆耕不輟的動力。”去年以來,他們着手翻譯《學習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怎樣治理腐敗問題》等書。

2018年,謝苗諾夫夫婦參與翻譯出版俄文版的《習近平講故事》。談起翻譯的緣由,謝苗諾娃說,2017年的一天,她在莫斯科的中國尚斯博庫書店裡偶然看到這本書的中文版。作爲漢語教師,她一下子被吸引了。謝苗諾娃覺得,書中語言生動用典精準,解讀詳細。在講述治國理政理念的同時,也讓讀者深入瞭解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對學生而言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於普通讀者也是瞭解中國的極佳讀物。謝苗諾娃當即買下了這本書。

後來,機緣巧合,謝苗諾夫夫婦受到尚斯國際出版社邀請,將《習近平講故事》翻譯成俄語。爲了能夠儘快呈現這部作品,夫妻倆一個從前往後翻譯,一個從後往前翻譯。書中的故事涉及範圍很廣,不僅有文學巨匠歷史名人的故事,還有古詩詞、文學、電影等內容。在翻譯過程中,對所引用詩詞、典故等的註解與釋義成爲夫婦倆遇到的難點。謝苗諾夫夫婦在現有中國古典著作俄文譯本的基礎上,深入鑽研、加強理解,力求準確表達,最終順利完成翻譯工作。

書中講述的岳飛故事令謝苗諾娃感到驚喜,她的博士畢業論文研究的正是中國文學作品中的“岳飛情節”。“‘精忠報國’是岳飛一生追求的目標。岳飛也一直是我最感興趣的歷史人物,因爲他象徵着一個人對國家的無私奉獻。”她感慨道:“與這本書相遇,研究中國是註定的緣分。”

“中國在短時間內走過了一長段路”

2019年末,謝苗諾夫夫婦受邀赴中國交流考察,這是闊別十幾年之後,他們再次來到中國。代表團一行訪問了北京、杭州廈門福州、上海等城市,還去了陝西省樑家河。謝苗諾夫筆下翻譯過的故事、課堂上講解過的情節,都在眼前呈現出來。

在樑家河,謝苗諾娃親眼看到了以前的窯洞,瞭解到了當時中國農村的生活條件:物資不足、電力短缺、蚊蟲肆虐……她被中國人民吃苦耐勞、求知若渴的精神深深震撼,也更能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的意義。

在北京,夫婦倆參觀了新建的大興機場。有一個細節給謝苗諾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興機場設置了一個人性化的親友送別層,在親友出海關之後,人們依然可以在這裡目送他們的身影離去。聽到中國夥伴介紹大興機場配套設施三大項目團隊的平均年齡不到35歲,謝苗諾夫夫婦非常吃驚,不禁感慨:“中國年輕一代的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他們都特別能成事。”

謝苗諾夫還講到一個有趣的故事。他們在杭州的一家酒店電梯裡第一次碰到機器人服務員,當時機器人正在配送物品。出於好奇,他便拉着妻子追隨其後。當機器人把物品送到客人門口、按響門鈴後,客人打開門發現面前站着兩個外國人時,不禁一臉茫然。他們趕忙向客人表示歉意

中國之行的所見所聞讓謝苗諾夫由衷感慨:“中國在短時間內走過了一長段路,在中國可以感受到智慧城市的建設步伐很快、人臉識別技術的普及和機器人技術的成熟應用,這體現了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我們看到了中國的過去和現在,也展望了新時代的未來”

謝苗諾夫說,中國文化研究者需要時時更新對中國的瞭解和認知。此次中國之旅,他們提了滿滿一箱書回來,其中有陝北民歌選集,有城市介紹資料,還有《論語》等經典書籍。對於他們而言,每次中國之行,目光所及皆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回到俄羅斯之後,這些都會成爲課堂上的生動內容。

在廈門,他們目睹了公園裡舉行的集體婚禮,瞭解到中國年輕人開始用經濟實惠的方式完成婚姻大事。在福州三坊七巷,他們看到有人在街上穿着漢服,發現當今的中國城市越來越包容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謝苗諾夫說:“無論從語言學的角度還是從國情學的角度看,這些素材都十分珍貴。”回國後,他們將此行的經歷一一介紹給學生,引發學生們對中國濃厚的興趣。夫婦倆還將此行的感受濃縮成文,發表在學院的期刊《東方年鑑》上。

謝苗諾娃寫下《直觀感受〈習近平講故事〉》一文,分享給學生和讀者。“在短短8天的時間裡,我們長途跋涉,遊覽了許多地方,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中國發達的交通網絡,歸功於先進的高速公路和遍佈全國高鐵線路。我們看到了中國的過去和現在,也展望了新時代的未來。”

“以前中國人見面互相打招呼經常問候‘你吃了嗎’,現在‘你幸福嗎’已經成爲社會上廣泛討論的話題。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社會生活的變化,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向更高生活水平的轉變。”在《當代中國關於幸福問題的討論》一文中,謝苗諾夫分析,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是增強人們幸福感和獲得感的重要途徑。

謝苗諾娃感慨道:“中國遠比看起來更加深刻,因爲中國擁有5000多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她想告訴學生們,在任何年紀都要堅持學習漢語,中國這個課題是取之不盡的大海,只有孜孜不倦的研習,才能夠真正讀懂中國。(屈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