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積極推動養老產業和養老事業同步發展

近日,民政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明確要進一步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挖掘養老服務消費潛力,更好滿足老年人服務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若干措施》推出了19條具體政策舉措,主要目的也是進一步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養老既是產業,也是事業,或者更需要突出事業的特質。

截至2023年底,我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人,佔總人口的21.1%,這一數字和比例今後還會不斷上升。因此積極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成爲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

有諮詢機構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爲12萬億元,同比增長16.50%;預計到2035年,養老相關產業的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佔同期GDP比重約爲10%。

這離不開政策的推動。下一步,政府層面要制定更爲完善的中長期規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爲養老產業發展提供更爲堅實的制度保障;要繼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通過市場化運作,提高養老服務的供給效率和質量。

對於後者來說,重要的是破解阻礙養老產業發展中的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流通的堵點,加快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養老產業統一大市場。同時,要實施精準、高效、協同、包容審慎監管,更好統籌養老產業發展與安全、市場秩序與活力。

如果說,發展養老產業要突出市場的作用,那發展養老事業就更需要政府力量,包括政策上的持續優化和財政資金的不斷加大投入。

雖然我國的養老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還面臨着諸多問題,其中,城鎮不同人羣之間的很大差距、城鄉之間的很大差距,都是解決難度大但必須解決的具體問題。

兩個“很大差距”從某縣之前公佈過的數據顯示,該縣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2023年的人均養老金是7452元/月,企業退休人員爲2326元/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爲175元/月。

就全國範圍來說,2022年,農民領取的養老金平均爲每月爲204.7元,相當於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的35.2%。

這當然是許多歷史因素導致的,但養老作爲一項事業,逐步實現基本平等是必然要求。

《若干措施》出臺的重要目的是促進老年人消費、提高消費質量,進而積極發展銀髮經濟。但如果作爲消費“基座”的“收入”存在很大差距,就很難達到這個目的。

下一步,要繼續完善養老金制度設計,優化城鎮各羣體之間和城鄉之間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制度之間的有效銜接。同時要通過加大財政投入,使得養老金待遇差距進一步縮小。

隨着今年10月養老金並軌改革十年過渡期的正式結束,未來所有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算方式將與企業退休職工趨於一致,這一改革旨在打破原有的體制之間的“雙軌制”,建立更加公平、統一的養老保障體系,讓人們感受到國家對解決社會問題的決心和努力。當然,這不意味着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會必然下降,相反還會隨着經濟發展“水漲船高”。但我們看到了國家對解決社會問題的決心和努力。

“減高”不易,也不可行,但加大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財政投入力度、縮小各類羣體之間的養老金差距則相對可行。其中重要的是財政投入更多向低收入羣體傾斜。

總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既是現實要求,也是長期任務。在積極推動養老產業發展的同時,要更加重視養老事業發展。尤其是作爲“事業”來說,在繼續加大財政支持,逐步消弭各種差距,逐步實現基本平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