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超長特別國債喚醒市場化新格局

國債市場迎來了新成員。

13日財政部發布“2024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有關安排”,其中超長期特別國債涉及期限爲20年、30年、50年,決定5月17日首發3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5月24日首發2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6月14日首發5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這些特別國債都爲按半年付息,遵循少量多次原則。

當日,國務院召開支持“兩重”建設部署動員視頻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指出,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是黨中央着眼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把握髮展主動權的重要抓手。

儘管這次超長期特別國債不納入政府一般公共預算內,不計算進今年政府財政赤字,但其納入今年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具有擴容市場信用的積極作用。

這次超長期特別國債,對國債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意義重大。其不僅爲投資者提供高信用級別的投資產品,而且豐富了國債市場的產品結構,使國債品種在期限結構上日益豐富,同時由於超長期特別國債採取的是市場化發行方式,而非定向發行,這將從產品結構、期限結構和發行方式等方面,完善中國國債收益率曲線,使其更能擔負起金融市場基準定價功能,有助於推動和完善風險定價的市場化,推動基於市場交易的現代風險管控體系建設。

國債收益率曲線不完善,可能導致基於市場基準利率的價格傳導不暢通,進而對貨幣政策和信用貨幣產生不利影響,最爲典型的就是央行無法通過在公開市場買賣國債進行價格機制傳導,市場利率或直接或間接依賴於政策利率的引導和指導。

更需指出的是,亟待完善的國債收益率曲線,影響了政策利率與市場利率的有效傳導,使政策和市場未能實現有效的趨勢互動,不利於提升政策對市場的敏感適應能力,可能增加決策層的決策風險,影響決策質量。

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推出、國債交易品種的日益豐富、國債收益率曲線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市場化發行機制等,開啓的是市場化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新進程。

央行基於國債在公開市場正逆回購,感知貨幣政策在市場的運行情況,搭起政策利率與市場利率的趨勢互動場景;對中央政府來說,國債收益率曲線的變動情況,無疑將成爲決策層感知市場脈搏,及市場對政策和制度變遷進行反饋的互動渠道,這將使政府的決策體系與市場體系有效對接,減少噪聲對決策體系的干擾。

據券商分析,中央銀行往往在貨幣市場建立短期基準利率,在債券市場建立中長期基準利率,通過調控基準利率體系向市場利率傳導。在政策實踐中,中央銀行一般將國債收益率曲線作爲中長期基準利率,短期基準利率則不盡相同。在短期基準利率可以向中長期基準利率有效傳導的情況下,中央銀行通過調控短期基準利率來實現對市場利率的調控和引導。當短期基準利率向中長期利率傳導出現阻滯時,中央銀行爲了疏導利率傳導機制,則會在調控短期基準利率的同時,還直接調控中長期基準利率。

顯然,國債市場化發行和交易,有助於決策體系與市場的有效互動,方便人們向決策體系反饋信息。因此,超長特別國債,向市場釋放的不僅是政府的信用,更釋放的是市場行動自由的空間,價格信號傳導的不僅是資源配置的信號,更是經濟社會的心聲。

超長特別國債的市場化發行,及可預期的不斷完善的國債收益率曲線,如同點睛之筆,爲整個金融市場注入風險定價之錨,讓市場訴求直接進入決策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