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遊 讓白天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個性,往往是成功的砝碼。全球城市的夜遊往往都有本地特色,通過系統化的包裝運作,加上全方位保障,營造了月亮爬上來後的無窮生機。
東京新宿,如果午夜0時走出地鐵站,會看到成羣結隊的年輕白領,有說有笑,他們可能是加班結束、可能是購物中心血拼出來,也很可能剛應酬結束,再相約換家店續攤。新宿各方向的數條街道幾乎都在午夜燈火通明,不僅歌舞伎町人聲鼎沸,各種各樣的酒吧、餐廳、KTV都在接待不同年齡和職業的消費者。
光店鋪多是不足夠的,很多東京居民住在遠郊區,平時坐軌道交通進城上班,包括JR鐵道在內的各類軌道交通運營時間都比較晚,可以讓人們嗨上幾通之後還能趕上回家的車。
在倫敦西區演藝集羣是最大的魅力所在。歐洲最有名氣的演藝產業區雲集各種類型的劇場和表演團體。西區有倫敦四成的劇場,他們彼此依託,共同分享創意、推廣資源和觀衆羣。無論是本地愛好者還是慕名而來的外地觀演客,都能很方便地安排密集的行程,一口氣把各種想看的戲劇看個夠。從白天到晚上甚至深夜,各種類型的戲劇覆蓋全時段,提供全身心的觀演體驗。
想要更戲劇一點的還能選擇坐一坐恐怖幽靈巴士,環遊黑暗的鬼魅倫敦。專業演員會扮演成陰森的售票員給乘客導覽,介紹鬼屋、亂葬墓園和都市中的四死屍骸骨,驚魂的75分鐘裡解讀倫敦不爲人知的驚悚歷史。
人氣火爆的幽靈巴士 theghostbustours圖
紐約百老匯的歌舞劇、音樂劇不僅成爲全世界的娛樂先鋒,也養活了駐紮在周邊街區的各種支撐產業,服裝、舞臺製造、道具、音樂創編等不一而足。
也有一些城市的夜間產業不容易複製,有其特殊性。比如,著名的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圍繞着博彩業集合了酒店、休閒娛樂、演藝等各方面的服務,可以說是一座“頹廢派”的“不夜城”。爲了保持競爭力,拉斯維加斯也作了很多調整,目前也有很多氣質相對清新、受年輕人歡迎的夜間景觀型酒吧、餐廳等開業,滿足前來度假的遊客的需求。
在南歐,由於氣候的關係,很多國家的人們都習慣晚睡,就餐時間也比較晚。比如西班牙,很受人們喜愛的足球比賽精彩安排在晚上10點開球,比賽結束已近午夜,人們再推杯換盞一番,狂歡到東方既白再回家。意大利和希臘的情況也類似。據報道,在恢復和平尚不太久的巴爾幹,像貝爾格萊德這樣的大城市,人們選擇享受當下,夜店生意火爆,每個夜晚都像週末一樣,夏天還有夜市,除了飲品、酒水、餐食,還有藝術家和年輕設計師等等,給初創公司和自由職業者創造平臺,共同重振市場。
貝爾格萊德夜市 Beogradski-nocni-market.com圖
新加坡的夜間旅遊資源很豐富,他們充分發揮了燈光秀的魅力,讓遊客不必晚上只能回酒店睡覺,也可以出來感受各種各樣的風情。最有特色的是1994年設立的全球第一家專門爲夜間動物設立的動物園——新加坡夜間動物園,早已聲名在外。
近年來全世界範圍都很流行將博物館、美術館的參觀時間延長,這種嘗試正好滿足了年輕人們希望豐富夜間生活的需求,多個名城名館爭相效仿。大英博物館每週五延長部分展廳的開放時間,到20時30分,盧浮宮每週三和週五晚開放至21時45分,紐約當代MOMA每週五開放至20時,大都會博物館每週五和週六開放到21時。一些藝術場館還會圍繞展項的特色,在夜間安排各種表演活動,比如悉尼美術館在每週三延時到22時的基礎上,還會安排公衆講座和樂隊演出。
在民國時代,“夜上海”就曾聞名遐邇,是上海作爲遠東第一大都市的“城市品牌”之一。曾經唱響“夜上海”的地段,包括南京東路、大世界到老南市一帶的大片區域,目前已經被上海市黃浦區官方統籌規劃爲“演藝大世界——人民廣場劇場羣”。演藝大世界所涉文化場館覆蓋音樂、戲曲、戲劇、商場、博物館、運動健身等類型,截止2018年底的統計顯示,區域內共有各類劇場和展演空間39個,人民廣場周邊1.5平方公里內運營的劇場和展演空間就有21個,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4個。
北京的西單、王府井商業街,加上近20年陸續興起或改造後重新開放,並受市民和遊客寵愛的後海、三里屯、簋街、798藝術區、朝陽公園、前門等不同特色的消費區域,也打出了夜間經濟的組合拳。
廣州、成都、西安等國內其他大城市,也都有各自夜間經濟的特色。揚州這樣的傳統旅遊城市,夜間也會利用大運河乘船遊覽,打造燈光秀等新玩法,給遊客帶來更深的旅行回憶。
深耕本地化經驗
儘可能讓夜間活動更豐富、更個性化,是一次城市管理和商業佈局的戰略重新設計。要充分釋放夜間的潛能,可能要從白天開始着手。
東京週末有大量下午開場的音樂會、戲劇演出、創意集市等活動,把傳統的夜間演藝活動向白天延伸有其目的,一是方便遠郊區的觀衆往返市中心的劇場,留足時間坐車和就餐;二是讓人們不只是過來看一場就回家,反而是在散場後,可以在市中心充分享受晚上的黃金時段,去商圈購物、與親友聚會甚至再看另一場演出都來得及。
同時,深層次支持夜間產業需要積累很多本地化的經驗。上海市徐彙區永康路是一條有代表性的夜間消費街道,曾經是在餐飲招商基礎上自發形成的著名酒吧街。《城市治理研究(第二卷):城市更新中的文化認同與社會參與》一書中,上海交通大學的學者鄭曉華對永康路從酒吧街到文創街再到輕食茶咖一條街的演變過程及其治理邏輯進行了追蹤。
永康路酒吧雲集的時候,但居民抱怨正常生活受到很大幹擾。爲了妥善治理,一度被改爲了設計文創主題一條街,原本的夜生活氣氛也消失了。後來,在徐彙區大力推進街道風貌保護整治之後,在政府主導下,各方下定決心謀求共治,建立了管理制度和組織,形成了目前以咖啡、茶飲、輕食爲主要業態,酒吧經營時段得到明確限制的營業形態。如今的永康路已經再度成爲上海市重要的夜間消費一條街。與永康路相似,徐彙區永平路、靜安區大沽路等地,也建立了類似的發展模式,商家與居民能夠利益共享,人們有從餐飲到夜店等不同的消費場所可以選擇。
2019年,《關於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發佈,給出了新的信號,夜間經濟的成長有了新的創造空間,除了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的更新,還要培植一種充分利用休閒時段滿足自我需求的社會文化。專注於城市休閒經濟研究的華東師範大學樓嘉軍教授曾指出,夜間經濟的發展體現出居民需求的轉變。做大這樣的新休閒經濟業態,需要挖掘本地居民的消費市場,提升供給的多樣性,實現全域休閒“全面開花”。
一度在我國大城市中吸引關注的24小時書店,近年來始終不溫不火,多城多家全時書店開了又倒、倒了又開,似乎難以穩定經營。但在各種電視片和社交網絡上看到的卻是爲了解決閱讀飢餓、打發夜間寂寞、想要更積極學習的愛書人一直都存在。從這一例上看,除了支持商戶,“補貼”鼓勵消費者也是很重要的,要讓人有慾望、有心情、有時間也有錢“入夜尋樂”,找到屬於自己的姿態,享受屬於自己的夜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