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和李政道最感謝的華裔女科學家,世界欠她一個諾貝爾獎

提到民國的女性,大家首先想到可能是寫下“人間四月天”的林徽因,可能是電影皇后胡蝶,可能是令人惋惜的陸小曼。可有一個,大部分人並不知曉,她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吳健雄先生。

就是這麼一個名氣不顯的女子,參與了“小男孩”和“胖子”兩顆原子彈的製造過程;用自己的實驗把楊振寧、李政道兩位華裔科學家送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和居里夫人一樣是世界物理界的女王。

年少啓蒙

吳健雄,有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都會以爲是一個男性,其實吳健雄是出生在書香門第的蘇州姑娘。1912年,居住在江蘇省蘇州市太倉縣瀏河鎮的吳仲裔迎來了自己的一個女兒,取名吳健雄。

那個時代,依舊殘留着男女不平等的落後思想,所幸她的父親接受過新文化薰陶,並一手創辦了明德學校,吳健雄就在明德學校讀了小學。學校的教育不只是書本知識,還有一些社會科學類的知識。吳健雄在兒時受到了父親先進思想的很大影響。

1923年,吳健雄通過考試順利進入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新蘇師範學校。吳健雄在女師以及後面的大學都與胡適有過多次接觸,其中在大學期間二人更是結下了深厚的師生之情,胡適對於她的影響僅次於其父。

1929年,吳健雄被保送至南京中央大學數學系,也就是現在的東南大學,如今學校還有一個吳健雄學院。她起初學的是數學專業,但她天資聰穎,學習知識非常快,又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了原子物理的書籍,自此迷戀上了物理學。於是她在第二年轉到了物學系。

1936年,吳健雄結識了自己後來的丈夫、正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物理的袁家騮。二人在1942年結爲終生伴侶,婚後二人相敬如賓。因爲對加州大學原子物理科研環境的嚮往,在叔叔的資助下,吳健雄前往美國求學。在入學申請上,由於當時美國對華人以及對女性有偏見,吳健雄遇到了許多困難,但她憑藉自己對物理學的深刻認識與熱愛,最終被伯克利物理研究所破格錄取。

吳健雄在伯克利分校期間,與胡適的師生之情並沒有因爲地域的距離而改變,他們經常有書信往來。吳健雄雖在國外,但卻始終保持着中式的生活習慣,總是穿着高領旗袍,家中掛着中國字畫……

原子彈之母

1941年末,在日軍突襲珍珠港後,美國對德國、日本宣戰,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研製核武的“曼哈頓計劃”因此啓動。1944年,吳健雄尚未獲得美國國籍,但憑藉其卓越的物理成就受邀參與了美國的“曼哈頓計劃”。

在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中,實驗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會大大延誤時間。而吳健雄小組的實驗結果直接啓發了核心人物費米,縮短了原子彈試製的進程。最終美國在戰爭結束之前造出了原子彈。從此,吳健雄被人稱爲“中國的居里夫人”、“原子彈之母”。

與諾獎失之交臂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授予必須是經過實驗證明的成果。楊振寧、李政道二人在1956年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的猜想,這與當時學術界普遍認同的定理相違背,但二人沒有能力進行實驗證明。於是他們找到了準備回國的吳健雄,希望得到幫助。

吳健雄立刻退掉回國的船票,着手準備這個理論的試驗工作,最終她設計出兩套實驗裝置,得到的實驗結果證實了楊李二人的“宇稱不守恆理論”。楊李二人由此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吳健雄卻沒有得到諾獎提名。

很多人對此表示不理解,認爲如果沒有吳健雄設計的實驗,那隻能是猜想而不是成形的理論。但是吳健雄毫無怨言,只是埋頭於科研工作。

因爲貢獻卓著,吳健雄在美國獲得多個科技獎項。

重歸故土

晚年的吳健雄已經是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她一直深愛着故土和親人,由於外交隔閡等原因,直到1976年吳健雄和丈夫袁家騮纔回到祖國。她在祖國擔任了多所大學的名譽教授,並當選了中科院外籍院士,還設立了獎學金,爲祖國的人才培養和科技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1997年2月16日,85歲的吳健雄在紐約病逝。袁家騮遵照愛妻的臨終囑託,將其骨灰運回蘇州太倉瀏河並安葬。現東南大學校區內還有吳健雄紀念館。

回顧吳健雄的一生,雖然經歷了動盪歲月,給她閃光的人生留下了些許遺憾,卻掩蓋不了她屹立在物理學神殿中優雅而智慧的身影。希望她的名字可以一直照耀後人。

參考資料:《吳健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