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博會博物館看李政道的諾貝爾獎章 “走近李政道”全國巡展開幕

圖說:“以天之語、解物之道——走近李政道”全國巡展首展開展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下同)

在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李政道先生的諾貝爾獎章和證書常常吸引師生駐足,它們與李先生的手稿、書信、畫作等展品向觀者直觀傳遞着這位科學家的精神力量。現在,珍貴展品原件首次走出上海交大校園,“以天之語、解物之道——走近李政道”全國巡展首展暨2022年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今天在世博會博物館開幕。展覽以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物理大師李政道的生平事蹟爲線索,通過圖文展板、歷史照片、原創多媒體展品、實物展品、互動裝置等形式,全方位揭秘其輝煌的學術成就、神奇的物理人生、突出的科教育人貢獻和豐碩的科藝育人成果。此次展覽從李政道捐贈給李政道圖書館的8萬餘件檔案藏品中精選333件文獻、手稿、信件、實物和科藝畫作,諾貝爾獎章和證書首次在李政道圖書館以外的場所公開展覽。

“1926-24-30-31-1987-915-321”,從一串神秘的數字密碼開始,展覽回顧了李政道各個人生階段的主要事蹟。1957年,31歲的李政道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定律,與楊振寧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開啓了其傳奇、多面的物理人生。從高處俯瞰,展覽整體造型呈動態旋轉、互相纏繞的太極圖樣式,其設計靈感來源於李政道與著名畫家吳作人爲1988年舉辦的“二維強關聯電子系統國際會議”創作的會議主題畫《無盡無極》。展線融入了宇稱不守恆的概念,諾獎展示區、人才培養樹、科藝展示集羣三個核心“展眼”沿着展線均勻分佈,積蓄的力量感噴薄而出,象徵着李政道一生致力於探索宇宙萬物奧秘的堅定信念。

在展覽中心區域,矗立着一棵巨大的“人才培養樹”。20世紀70年代初,國內的科學和教育停滯,李政道深刻地感受到人才缺失給祖國帶來的危機。自1972年始至2010年,李政道頻繁回國訪問,38年間共回國48次,足跡遍佈全國27個省市,爲祖國人才培養和基礎科學研究殫精竭慮。在“人才培養樹”全面綻開的繁茂枝葉中,一顆顆今日之星和未來之星正在閃耀:1979年至1989年,CUSPEA項目共培養915位學者;1998年至2021年䇹政基金共培養䇹政學者3653人;2013年至2021年,參與科藝大獎賽的科藝創作者共計1022人次……這些曾受李政道影響的科學人才與科藝人才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一樹枝丫漸漸成長爲參天大樹。

他推動建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大力提倡基礎科學研究,促成建立多個基礎科學研究基地;他推動少年班制度、博士後基金制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制度的建立,設立CUSPEA項目、李政道獎學金、秦惠䇹與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䇹政基金)、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科藝講座基金),在上海交通大學建議成立李政道圖書館、李政道研究所和李政道物理班。

作爲科學與藝術交融的躬身實踐者,李政道不僅與藝術家聯手創作,亦將生活中的細節隨手畫成隨筆畫。從李政道自己創作的科藝作品,到歷屆科藝大獎賽的學生獲獎作品,其“科藝相通”理念得到了不斷延續和傳承,並在科藝育人的深厚土壤中開出絢麗的花朵。在大師精神感召下,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連續多年舉辦,薈萃了一批又一批科藝精品,培養了越來越多兼具科學嚴謹思維和藝術浪漫思維的科藝人才。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