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將領當艦名 陸依貢獻區分
解放軍海軍「鄭和艦」抵達美國夏威夷珍珠港。(中新社資料照片)
搭載醫療器材的解放軍「鄧世昌艦」,在東海展開模擬實戰下的跨海區海上醫療救護訓練。(中新社資料照片)
繼解放軍海軍新型訓練艦「戚繼光」與國軍艦艇撞名,解放軍艦艇命名再度引發熱議。據瞭解,目前解放軍以人物命名的艦艇至少還有6艘,包括李四光艦、畢昇艦、華羅庚號、竺可楨號、鄭和號及世昌艦等,並就人物貢獻領域區分,但僅限於訓練及測試船艦。
《新京報》23日報導,這6艘以人物命名的艦艇中,以世昌艦的命名位階最高,屬「總理級」。1996年12月,解放軍唯一具備平戰結合功能的國防動員艦即將下水,當時有人提議叫「鄭成功號」,也有人提議叫「戚繼光號」,最後由時任大陸國務院總理李鵬親自批准,決定以清朝北洋水師將領鄧世昌命名,世昌艦就此誕生。
採古代人物命名的還有畢昇艦及鄭和號,畢昇是活字印刷術發明者,而畢昇艦主要用於海軍綜合武器試驗,可稱爲海上移動實驗室,一名解放軍將領曾開玩笑稱,儘管和平時期,但海軍艦艇中風險最大的還是畢昇艦;鄭和號則是解放軍第一艘遠洋航海訓練艦。
此外,解放軍在艦艇種類命名上,也多與被命名人物有所淵源。以李四光艦爲例,李四光是近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以科學家、地質學家享譽全球;華羅庚則是近代著名數學家,故取名華羅庚號,兩艘都是綜合試驗艦。
竺可楨號創多項紀錄
以人物命名的艦艇中,最出名的就是以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者竺可楨命名的綜合調查測量船,竺可楨號曾參與馬航MH370失聯客機搜尋任務,裝備多項測量系統,可進行水深測量、海底地貌測量和海底表層地質探測,具有較強的深海掃測能力。
2015年2月至8月,竺可楨號曾執行環球航行訓練和出訪任務也是東海艦隊首次組織單艦展開環球航行訓練。這段時間,竺可楨號曾先後跨越了5大洲,航經3大洋、7個海峽,6次穿越赤道,航程環繞地球近2周,創下多項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