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竹生物暫緩審議一年撤單 IPO 新政下科創板“闖關難”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近日,暫緩審議一年的軒竹生物宣佈撤回材料,終止 IPO 進程。
截至目前, 除去批文已經過期的新通藥物,申報IPO選擇了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五”)的在審企業僅剩8家,其中,思哲睿去年 6 月已經報送證監會,但仍沒有下文,另外 7 家則處於“中止審覈”的狀態。
這是 IPO 新政下科創板“闖關難”的一角。
4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的決定》(以下簡稱“《指引》”),強化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成長性等各項指標要求,凸顯科創板“硬科技”底色。
其中,“最近三年研發投入累計金額”門檻從6000萬元提升至8000萬元;“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並能夠產業化的發明專利”由5項調整至7項;“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門檻從20%提升至25%等。
隨着科創板門檻進一步提升,受理項目大幅減少、在審項目撤回持續增多。當前,科創板在審項目僅剩76 家,其中 68 家因財務數據更新中止審查。
市場IPO審覈進程仍在持續推進,本週五(5 月 31 日),科創板將迎來新政後首家上會公司。
標準五“斷閘”多時
自去年 6 月12 日智翔金泰-U(688443.SH)上市以來,科創板標準五已“斷閘”近一年。
不僅以“標準五”申報科創板 IPO的企業數量銳減,在審企業的進展也停滯不前,接連有公司撤材料。
在軒竹生物之前,2023 年 3 月申報的捍宇醫療、2023 年 4 月的愛科百發、艾柯醫療也在今年先後終止 IPO。
此次撤回材料的軒竹生物,系港股上市公司四環醫藥的控股子公司,是一家聚焦消化、腫瘤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重大疾病領域的創新型製藥企業。
根據軒竹生物2023年3月1日提交的招股書(上會稿)顯示,公司目前尚無獲批上市藥品,尚無成功取得藥品註冊批件的相關經驗。但公司有7個產品進入臨牀及之後的開發階段。其中,1個產品處於NDA(新藥上市申請)審評階段;2個產品處於臨牀III期研究階段。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軒竹生物營業收入均爲0,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3.62億元、1.62億元、4.62億和3.97億元。
2022年9月26日,軒竹生物申報科創板IPO獲受理,2022年10月14日獲問詢,2023年3月8日,上交所上市委會議決定對其暫緩審議,此後半年時間裡一直沒有更新的進展。
彼時,上交所上市委關注到軒竹生物的兩項問題,並要求其進一步披露相關事項。
一是軒竹生物要結合國家相關政策要求、產品研發實際情況、技術儲備等說明,其各主要在研產品與國內已上市產品和其他競爭方在研產品相比,在技術方面的優勢。
二是軒竹生物要說明其主要產品預計銷售峰值滲透率的主要考慮因素、測算方法,是否符合“市場空間大”的要求,以及在商業化方面規劃及相對其他競爭方優勢。
“軒竹生物雖然在研管線較多,但是從上市委的問詢來看,監管層對於其核心技術、商業化前景還是存在擔憂的。”華南一家中型券商資深保代受訪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最新發布的《指引》,監管層雖然適度提高了對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的研發投入、發明專利數量及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要求,但並沒有取消“標準五”,而是在其基礎上更新了新的要求。
同時,對於未達到相關財務指標要求,但是符合科創板定位規定的相關行業領域,《指引》對發明專利除了原有的要求“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外,還新增了“並能夠產業化”的要求,即“形成核心技術和應用於主營業務,並能夠產業化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合計50項以上”。
證監會表示:“有建議提出,爲引導企業更加註重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質效提升,建議明確發明專利能夠產業化的要求。我們予以採納。”
“這實質關注的就是擬上市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而非‘爲了專利而專利’,有助於卡掉盈利潛力偏弱的企業,不過,對於如何定義‘能夠產業化’還需在後續實踐中探索完善。”前述保代說道。
“闖關”難度陡升
隨着門檻提高,科創板的闖關難度陡升。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新規之下,一批正在排隊的公司或將不再符合科創板上市標準。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5 月 26 日晚,已披露待審覈的擬科創板IPO企業共有76家,其中中止審覈68 家,已問詢1 家,已回覆 3 家,提交註冊 3 家,即將上會的 1 家。
據不完全統計,大部分企業在發明專利數量、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兩項更新的指標上都滿足了要求,但部分企業研發投入不達標。
根據《指引》,支持和鼓勵科創板定位規定的相關行業領域中,同時符合下列4項指標的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
(1)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8000萬元以上;
(2)研發人員佔當年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
(3)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並能夠產業化的發明專利7項以上;
(4)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25%,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
其中,採用“標準五”申報科創板的企業,或按照《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等相關規則申報科創板的已境外上市紅籌企業,可不適用上述第(4)項指標的規定;軟件行業不適用上述第(3)項指標的要求,但研發投入佔比應在10%以上。
Wind 數據顯示,當前科創板未過會的企業中,20家企業近三年研發投入低於 8000萬元。
較典型的如2022 年12 月受理的善康醫療。據該公司 2022 年底申報時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目前尚未實現盈利,選擇“標準五”申報科創板上市。
2019年至2021年,善康醫療研發投入分別爲1713.74萬元、2081.63萬元和3854.99萬元,三年累計研發投入爲7650.36萬元,未達到8000萬元研發投入的“最低門檻”。但如果公司2022年、2023年這兩年的研發投入能超過4145.01萬元,則可能滿足新規要求。
新規後科創板首審降至
在相關規則明確之後,科創板的審覈持續推進。
近日,上交所發佈上市委審議會議公告,擬於5月31日召開第14次上市審覈委員會審議會議,審議科創板擬上市企業聯芸科技的發行上市申請。
這是新“國九條”及上市新規發佈後,首家科創板擬IPO企業上會。
在此之前,深交所主板也迎來首家受審企業——馬可波羅,在其在5 月 16 日上會後被暫緩表決。這讓市場對聯芸科技的上會結果產生了擔憂。
公開資料顯示,聯芸科技是一家提供數據存儲主控芯片、AIoT信號處理及傳輸芯片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2022年12月28日獲得受理,其保薦機構爲中信建投證券,2023年2月23日進入問詢環節,截至5月份公司完成了第二輪問詢,公司計劃融資額爲15.2億元。
從行業和研發指標來看,聯芸科技符合《指引》要求。公司近三個完整年度研發費用逐年增加,2021-2023年期間,研發費用分別爲1.55億元、2.53億元和3.8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26.74%、44.1%和36.73%。2023年末,研發人員數量已超500人,佔員工總數比例爲83.78%。
但報告期內,公司業績波動較大,2021年至2023年聯芸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爲5.79億元、5.73億元、10.34億元,淨利潤分別爲4512.39萬元、-7916.06萬元、5222.96萬元。
同時,公司業務集中度也較高。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75.91%、76.11%和73.12%,其中,公司向客戶E及其關聯方銷售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38.44%、37.57%和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