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全面基因檢測? 基因歧視 恐影響投保權益
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健康創新中心主任吳俊穎表示,現階段臺灣基因檢測應用可分爲四類:一是消費型基因檢測,如祖源分析、潛能開發等;二是針對癌症患者,通過基因檢測瞭解患者的基因,以配合相應的標靶藥物進行「精準給藥」,已逐步納入癌症標準治療中;三是檢測新生兒可能的疾病,進行產前遺傳診斷、新生兒篩檢及罕見疾病檢測;四是藥物相關檢測,如藥物不良反應、藥物代謝和抗藥性檢測。
吳俊穎指出,衛福部原訂讓新生兒全面進行基因檢測,後來面臨一些阻力而未執行,但未來若全面採行,將基因檢測結果應用於保險評估中,恐造成「基因歧視」的問題,如有基因缺陷的個體,即使在健康狀態下,可能面臨無法購買保險或須支付更高保費的情況。
劉北元表示,面對基因檢測對保險制度所帶來的衝擊,各國政府開始提出措施,像大陸、美國及英國均要求禁止或限制保險公司使用基因檢測後的資訊作爲覈保參考,或依此設定保險金額門檻,像英國規定若保戶投保保額50英鎊以上的保單,保險公司纔可以看基因檢測結果,以確保保戶最基本的投保權益。他也建議金管會,應加強對基因檢測相關數據應用的監管,並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讓保險公司有所遵循。
針對一般民衆,吳俊穎建議,精準醫療時代的到來,民衆應對新技術保持開放態度,但同時應謹慎對待,避免過度依賴技術來進行健康管理,或因恐慌而濫用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