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抽搐不能小覷 可能是癲癇的症狀

▲成大醫院吳博銘醫師強調,新生兒第1次抽搐發作後,可能會造成發展遲緩、自閉症及後續的癲癇發作,需要專業醫療團隊積極介入,以維持兒童良好神經發展。(圖/成醫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對於癲癇的印象還停留在電視口吐白沫眼睛上吊的情形嗎?其實這是一般對於癲癇的刻板印象,成大醫院小兒急診醫師吳博銘指出,在癲癇患者中,有一羣人的症狀表現,特別與這樣的印象完全不同,新生兒抽搐就是一例。

吳博銘醫師舉案例說明指出,一名新生兒,是全家期待已久的第1個金孫,出生過程非常順利,出生3天后返家。在家裡爸媽發現嬰兒吃奶嘴角會不自主抽動,並且左手會有不正常的姿勢,甚至有溢奶的情形,於是急將小嬰兒送急診,結果被診斷爲新生兒抽筋,進一步檢查發現爲低血鈣所導致的抽搐,經內分泌科神經科醫師的一起診治下,嬰兒的抽筋獲得控制,目前持續追蹤中。

吳博銘醫師提醒家長指出,新生兒癲癇症狀變化多端,不像成人會有明顯四肢抽動的動作,新生兒觀察評估重點在於有否固定呆板的動作表現,如:踩腳踏車,或是隻有眼神渙散,特別應注意出現固定呆板動作時,的嬰兒眼神是否有呆滯情形,如果有就應該請醫師好好評估。

吳博銘醫師表示,新生兒抽搐的臨牀症狀,比起成人、甚至較大兒童都不典型,且年紀越小表現越不典型,抽搐多是以局部性爲主,必須倚靠家長的良好觀察及醫師的警覺性,配合錄影腦波提供佐證。根據國外統計,平均要花費7小時的腦波檢查才能找到癲癇的證據,進而及早治療,以避免留下後遺症

新生兒抽搐系腦部不正常放電所導致,國外大型研究發現,每1千名兒童約有1.5至5.5例,發生率不低,且多於出生後1周內發生,且據國外統計,有20至30%的小病童兒童期會有癲癇的情形。

新生兒比成人易發生抽搐,是因爲腦部的抑制神經尚未成熟的緣故。成人的抽搐則主要是腦部受到創傷或缺氧傷害,多半爲慢性病之併發症。吳博銘醫師說,新生兒發生抽搐的主要原因,以新生兒於出生過程,生產不順所造成的缺氧性腦傷爲最大宗,約佔一半以上;其他還有中樞神經感染、電解質失衡與糖分過低及其他代謝性疾患因素。如果新生兒因此發生抽搐,通常抽搐較不好控制,大多需要積極的介入。

吳博銘醫師也提醒家長,若新生兒抽搐在短時間內反覆發作,且發作完後意識未立即回覆,或合併發燒、持續抽搐超過30分鐘,都可能影響以後的智能發展,應立即送急診,至加護病房進行重症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