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員工受賄,平臺管理當有所反思

短評

8月10日,一份由新浪集團合規監察部、人力資源部發出的通報顯示,微博品牌市場部原高級公關總監毛濤濤在職期間涉嫌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嚴重侵害了新浪集團的商業利益,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通告稱,新浪集團合規監察部仍在配合公安機關對該案進行調查,集團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倡導理性追星,下線“明星勢力榜”,經常製造輿論熱點的新浪微博,最近自己上了頭條。而此次新浪微博員工受賄一案,儘管受到的輿論關注較爲有限,但稍作分析不難發現,這種員工受賄現象可能也與微博的內容生態存在一定關聯。

互聯網企業員工受賄並非新鮮事,從前幾年的天涯社區到百度公司,再到如今的新浪微博。對於這種現象有不同的解讀角度,簡單點說,員工受賄根源往往在於企業管理。企業規模龐大,員工衆多,管理一旦跟不上,下面的人就有了牟利空間,尤其是像客戶關係這類企業資源,往往容易被員工據爲己用。這可能是一種普遍問題,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都會面臨這種煩惱。

過去曝光的很多互聯網企業員工受賄案例有一個特性在於,員工的受賄行爲通常涉及平臺內容。最爲典型的就是員工收錢刪帖,前些年不少平臺都發生過這類現象。具體的操作方式爲,先是用戶在社交平臺發帖曝光問題,然後利益相關的企業或者個人通過平臺申訴,希望平臺刪帖以避免自身聲譽受損。一般企業處理這類問題都有一套規範的流程,可現實中處理這種負面帖文往往存在多種渠道,申訴方發現正規渠道行不通,就會“走關係”,尋找那些有處理帖文權限的員工,刪帖牟利因此也就成了互聯網平臺企業管理中的一種痼疾。

新浪微博作爲目前頗具影響力的社交平臺,無疑也會遇到上述管理難題。企業在聲譽管理過程中會將類似的社交平臺作爲重點監測對象,背靠新浪微博這樣的大平臺,公關人員要對接很多資源,從普通用戶到企業用戶,再到社會媒體,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有着非常大的權力尋租空間。考慮到社交媒體的內容管理有很大彈性,不是像過去那樣簡單地刪帖,而有了像降熱搜、控流等新型管理策略,這會增加管理難度,使得很多違規行爲很難被發覺,管理成本大幅上升,與此同時,員工受到的利益誘惑可能較過去會更大。

公關無疑是有些神秘色彩的行爲,一個平臺只要有內容基礎,客觀上就存在公關需求。而維繫平臺公信力當然需要有一套管理規範,對於新浪微博而言,毛濤濤案例或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自我檢討的契機。事實上,不僅是內部管理,對於外界對該平臺的一些批評,新浪微博方面或許也有必要予以重視。比如剛下線的“明星勢力榜”,其實一直飽受爭議,平臺影響力必須基於一種“自發秩序”,而不是利用非理性的粉絲製造虛假流量,這個道理並不複雜,但直到國家層面出手治理飯圈亂象,“明星勢力榜”才退出江湖,不得不說,這樣的決策顯得晚了一些。

如何保證健康的社交秩序,既避免“流量至上”,又防止內部員工以權謀私,可能是新浪微博亟須回答的新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