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吃榴蓮講究儀式感

7月至9月,恰逢榴蓮季節,在新加坡有“榴蓮落,紗籠脫”的說法,爲了吃榴蓮,當掉身上的衣物也在所不惜。新加坡人對榴蓮的熱愛可見一斑。面對榴蓮,很多人如筆者一般,意志力完全被擊垮。在熱帶,各種水果似乎一年365天都唾手可得,只有在7至9月份上市的榴蓮,才能讓我們感受引頸長盼之苦。萬果之王,自然矜貴,值得等待;最美好的,不可能隨時輕易獲得,總是在漫長的等待後才翩然而至,正如櫻花

新加坡榴蓮殼歌劇院

好榴蓮都在新加坡

本地聲譽好的榴蓮攤,每天傍晚由馬來西亞送過來的一車車一籮籮的“萬果之王”,兩三個小時就售罄。榴蓮是成熟了,自然掉落後才最好吃,雖然現在貓山王也會出口到中國,但要吃到最好的榴蓮,你只能來新加坡、馬來西亞,特別是新加坡。雖然本地早已經不產榴蓮,但由於新加坡人的消費能力強,所以最佳品質的榴蓮其實都出口到新加坡了。我問幾個在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朋友,他們都說要在馬來西亞吃到好榴蓮,除非你認識園主

每一種榴蓮都有自己被細心栽培起來的個性,苦甜、幹包(幹一點,榴蓮太溼就太熟了)、Youji(閩南語發音,肉厚籽小之意),要懂得這些術語,纔不至於被榴蓮販子看成門外漢

賣榴蓮可是好生意,水總是特別深,偶爾報紙上會有食客被宰的故事曾幾何時,榴蓮上市和價格波動也會成爲新加坡社會新聞,一公斤貓山王18新元(1新加坡元約合5元人民幣)算是正常價格。

榴蓮要和好朋友一起吃

我可以一個人吃海南雞飯,可以獨自在美術館裡驚歎大師的創意,但絕對不能一個人吃榴蓮。每逢榴蓮季節,我家附近的水果攤擺出了榴蓮陣,每次經過都會心動,但從不行動。短暫的榴蓮季吃不了幾次“邪惡”(糖分高,燥熱)的果實,因此要珍惜每次吃榴蓮的機會。榴蓮要和好朋友一起吃,一起弄髒手,一起吃到口臭,才能吃出味道。現在看見有人在新加坡吃榴蓮,帶着吃小龍蝦的透明手套,就知道他們都不是本地人。吃完榴蓮新加坡人會在榴蓮殼上放點鹽水,喝下去,能解燥熱。

榴蓮自助餐

小時候每逢到榴蓮季節,爸爸就會拎着一袋榴蓮回家,那是最早的吃榴蓮的回憶。把報紙攤開,把榴蓮放上去,用菜刀剝開,榴蓮獨有的香味就會轟然溢出來。後來爲了方便攜帶等原因,榴蓮都裝進了泡沫盒子裡,那最廉價材料卻搭上矜貴的萬果之王,這種組合經常讓我啼笑皆非。用雙掌的壓力掰開,小心翼翼地由榴蓮殼中取出果肉,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儀式吧。缺少了自己動手,榴蓮的滋味有不同嗎?很多人或許覺得這些顧慮太多餘和矯情了。追求高效率和直奔主題,讓我們省略了很多繁複,似乎微不足道的過程。還好,在新加坡還是有人堅持自己吃榴蓮的方式。

榴蓮的名堂多了

現在榴蓮名堂多了,每隔一段時間都有新品種,貓山王流行好些年了,現在出現了黑刺這一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強勁對手,黑刺據說是馬來西亞皇族們的最愛,只佔了榴蓮產量的3%,十分珍稀,記者在檳城吃過,覺得好吃,但其實沒太驚豔。

過去,榴蓮沒有那麼多的名堂,果肉也不似現在這麼飽滿,味道也沒那麼濃郁和層次豐富,價格不便宜,但也鮮少聽見有人願意付50新元來吃一個榴蓮。過去有人買一籮筐的榴蓮(當時品質較一般的榴蓮一個才一元新幣),一個接一個開着吃,賣相滋味不好的,就棄如敝屣。現在隨着名種榴蓮——貓山王、皇中皇的出現,吃榴蓮纔算真正奢侈的行爲,但榴蓮不宜多吃,所以吃就挑最好的,花點錢也值得。

新加坡已不產榴蓮,但在熱帶雨林裡,還是有不少被遺棄的榴蓮老樹,到了季節也結滿果實。它們被大部分人遺忘,卻讓一些人惦念着,有一晚筆者就和朋友去撿榴蓮。品嚐着這些有機榴蓮,味道比我想象中好多了,賣相雖然無法和市面上的完美榴蓮比,但滋味更像小時候的味道,不飽滿、有瑕疵,但更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