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資金不能進入股市,3000億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如何落地?多家銀行人士表示尚需等待業務細則

財聯社9月25日訊(記者 樑柯志)9月24日,央行行長潘功勝提出“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的表述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潘功勝稱,央行創設專項再貸款,爲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首期額度爲3000億元,未來可視運用情況擴大規模。

對此,多位銀行業人士認爲作爲創新工具,突破原來信貸資金不能進入股市的規則,須等待監管部門的實施細則。

9月25日,北京某股份行公司信貸業務負責人對財聯社表示,關注到央行關於回購增持再貸款的政策,現行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也明確規定,貸款資金不得用於股權投資,相信需要監管部門把“上層建築”修好才能推行。

該人士表示,由於沒有明確的細則,據悉尚未有同行啓動這項業務。

聯儲證券總裁助理、併購業務負責人尹中餘對財聯社認爲,回購增持再貸款落地有挑戰,與之相近的是併購貸款,各家銀行一直在搶這項業務,但是目前市場容量有待開發。

據IT桔子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交易總金額預估達到了約1940.54億元,環比增加了21.69%,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增加了130.3%。

回購增持再貸款想象空間大

按照央行設想,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是通過向商業銀行發放再貸款,再貸款利率1.75%,商業銀行給客戶辦貸款的時候利率會加0.5個百分點,也就是2.25%,首期是3000億元。後續視情況可以追加。

具體來看,國盛證券9月25日報告認爲,新工具再貸款支持回購與增持,穩定資本市場。除了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效率,穩定資本市場,提振市場信心之外,這一政策有助於大股東以較低成本增持股份,從而可能提高分紅率,吸引更多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尤其是高股息的上市公司。

國盛證券分析師張津銘表示,以股息率4%的上市公司爲例,假設股價不變的情況下,2.25%利率借款兩億元進行增持,分紅到賬爲800萬元,還借款利息需要450萬元,淨收入預計約爲350萬元。

9月24日,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證券時報表示,“從長期來看,不用糾結於這個工具本身的用途和規模,更要看到打開的政策空間,央行此番通過結構性工具直達新的市場領域,打開了貨幣政策調控、精準支持的空間,並且未來還可視運用情況擴大規模”。

需要監管部門出臺細則

9月24日,某股份大行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表示,現有監管政策,銀行貸款不允許用於股權,除非是併購貸款。按照央行表態的回購增持再貸款,應該需要梳理和修訂現有貸款規則才能順利執行。

2008年12月9日,原銀監會公佈了《商業銀行併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下稱《併購指引》),首次允許商業銀行在依法合規、審慎經營、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積極穩妥地開展併購貸款業務。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指引》中銀行所能發放貸款的併購業務主要包括:境內的併購方企業通過受讓現有股權,認購新增股權,或收購資產,承接債務等方式以實現合併或實際控制已設立並持續經營的目標企業的交易行爲。

尹中餘解釋稱,現有的規定是取得控制權的交易才能獲得併購貸款,貸款期限是六-七年,按照併購金額60%放款,不限於上市公司。如果放開控制權硬性要求,相信市場容量會更大。

據IT桔子報告顯示,從2022年H1至今,企業併購市場交易額規模整體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只在2023年上半年出現下降(62.43%),下降的原因在於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複雜性以及優質性併購資產的稀缺。

此外,尹中餘認爲,申請回購增持再貸款本身是一個加槓桿的過程,需要一個穩定上升的市場預期,類似慢牛行情。如果波動太大,大起大落,上市企業股東不敢冒險去申請再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