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午餐搞非基/壓上健康與環境籌碼的基改賭盤

文/陳儒瑋校園午餐非基行動共同發起人)

「我並不認爲自己是個有勇氣的人,我只是沒有恐懼(no fear)。」Jeffrey Smith在2012年4月訪臺公開演講時如此說道。

Jeffrey Smith曾任職於基因改造生物(GMO)檢測實驗室,而後成立一個致力於食品教育非營利組織「責任科技機構」(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 IRT),他於2003年撰寫《Seeds of Deception》一書,大膽揭露跨國基改農企公司如何透過遊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制定偏好基改食品的政策、藉由掌握研究計劃金援權力左右學術論文發表結果、如何選擇隱匿基改確實造成某種傷害的研究資料並透過廣告傳媒不斷傳播基改食品將是拯救糧荒夢幻產品,直指基改食品安全論述中的諸多疑點,引發各界熱烈討論,一舉成爲立場鮮明的全球反基改運動旗手

2012年3月,臺灣正式發行該書中文版《欺騙的種子》。4月,Jeffrey Smith受邀來臺分享他一路走來的歷程,更與立法委員及臺灣反基改民間團共同召開基改食品安全的公聽會,會中更強烈呼籲臺灣民衆不要輕易相信美國政府保證並應儘早做出預防控管措施。同年,IRT推出彙集家庭科醫師、獸醫師、母親、教授、農友、畜牧業者環境倡議者訪談資料的85分鐘紀錄片《Genetic Roulette: The Gamble of our Lives》,再度成爲話題新作,2015年五月,臺灣引進該片中文版本《基改食品的秘密》。

基改食品對人體到底存不存在着健康風險,至今依然迭有新證據出現而爭論不休。Jeffrey Smith身爲「認定基改食物擁有極高風險」陣營的代表性人物,因此該影片中幾乎沒有出現基改食品的正面論點,自然也就毋須太過驚訝。

每隔五到八分鐘爲一小節主題,從自閉症過敏腸胃疾病、農藥濫用、不孕症牲畜流產率上升、基改飼料營養素的缺乏、嬰兒配方奶粉、牛隻生長激素(rBGH)、學術迫害、政商複合體、印度BT棉花對生態環境與牲畜健康的影響、基改食品標示法規,到生活中如何避免基改風險的方式,紛至沓來的各式資訊只訴說一件事實:基改科技對社會的衝擊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2009年8月25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我兒子那天吃的就是生玉米,他差點因爲玉米而喪命。他發出咻咻咻的聲音、抓癢抓個不停、臉色漲紅、呼吸不順,我好慌,我打了119。我想他是食物過敏了,經過各種檢查之後,他現在一點玉米都不能吃了。」一名媽媽接受訪問時回想此事仍心有餘悸。

「我家老四有過敏症狀,但我們家沒有病史,懷孕時也沒有異狀。自從得知基改食物與過敏的關係之後,我就找到答案了。短短二十四小時之內,我就把廚房清空了,過去六年間喂小孩的食物全都進了垃圾桶。起先我很開心終於找到原因,後來卻感到十分難過哭個不停,心想天啊我到底對小孩做了什麼?未經我的同意,他們又吃了什麼?」訪談背景是她的四位小孩在廚房開心料理的畫面。

「如果基改食品真如業者所說的這麼好,那就標示吧!我們有權利可以選擇不買。」一位推動基改食品標示的倡議者大聲疾呼,臺下響起熱烈掌聲。

Michael Taylor是孟山都辯護律師與副總裁,後來又至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擔任基改食品安全審查者;美國各州發起制定基改食品標示法案,孟山都等公司撒下大筆經費刊登廣告或僱用說客阻止公民追求資訊公開的權利;孟山都宣稱基改作物是能餵飽世界帶領全球邁向永續生活,但是左手販賣抗除草劑的基改種子,右手卻同時販售破壞生態環境的年年春農藥。

基因改造技術所帶來的美好糧食願景,會不會是政府機構、跨國農企公司、學術單位與大衆傳媒爲隱匿醜惡真相而打造的甜美糖衣

基改食品真的安全嗎?Jeffrey Smith用文字與影像提出了他的答案。

然而,面對當前基改食品安全爭議尚未有共識的現況,也許法國研究學者Gilles-Éric Séralini的這段話能給我們一點力量。他在面對各界質疑討他所發表關於基改食品引發老鼠腫瘤和肝腎病變的論文時曾說:「我並不是說所有問題都和基改有關,但顯然基改真的引發某些問題,因此我們應該立刻採取某些預防措施。」

如今,全球各地反基改行動正風起雲涌的展開。反孟山都遊行(March Against Monsanto)進入第三年、美國各州公民紛紛要求基改食品標示、美國有400多家企業與超過3萬種產品通過無基改認證、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嘉磷塞列入可能致癌項目而各國科學家及政府正開始考慮加強管制或禁用嘉磷塞農藥。

在臺灣,市面充斥着以大量進口基改黃豆爲原料的豆製品,近幾年由於食品安全與基改科技議題逐漸爲民衆所關注,臺灣主管機關食藥署甫宣佈三項基改食品標示新制,公告自2016年起臺灣將全面落實標示制度,非基改產品一躍成爲各方業者兵家必爭之地。此外,全國十九縣市首長簽署非基改校園午餐承諾更陸續推出各種階段性落實計劃,有鑑於兒童代謝率較高、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且對小量毒素較爲敏感,更可視爲翻轉檯灣農業生產與校園飲食教育的關鍵契機。

深陷在基改食品賭局中,我們壓上的都是輸不起的人體健康與環境生態籌碼

●作者/陳儒瑋(環境教育認證人員、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共同發起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