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一樓住戶竟向下挖出“兩室一衛”!整棟樓都居民慌了:“危房”還能住嗎?

往自家地下開挖能挖到什麼程度?有人竟然挖出了“兩室一衛”!鄰居都提心吊膽……

12月10日,家住上海靜安區靈石路888弄7號樓的十幾位居民向記者求助,他們樓棟的一樓住戶一直在家裡施工,這施工也是夠誇張的,竟然掘地三尺,往下"挖"出了"兩室一衛"!

居民說,該樓棟一共有8層,現在底樓被掏空了這麼大片面積,大家很擔心會不會破壞房屋結構,影響整棟樓的安全?

今天上午,記者跟隨相關執法隊員進入到了開挖現場,看到開挖出來的面積大約有50平米,被分隔出了兩室一衛。

居民們介紹,7號樓共8層,開挖出的部分,是一樓房屋的錯層區域,原本有1米2左右的落差,早在兩年前,底樓住戶就以家中一直返潮爲由,進行了下挖。

王先生 綠苑公寓居民:他挖出來的結構和我們這個樓上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去有關部門彙報以後也來處理,但是沒有實際的結果。

記者注意到,開挖區域的一半牆面已經排布了水電管線、並貼上了瓷磚,而另一半裸露的牆體,仍處在施工狀態。

居民們說,今年12月初,大家發現底樓住戶家又有施工人員進出,才發現此前開挖的區域,又被往下深挖了1米左右的空間。

而更讓樓內其他15戶居民氣憤又擔心的是,自從底樓住戶私自開挖之後,樓上住戶家的牆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縫隙。

樓上住戶家的牆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縫隙

王先生 綠苑公寓居民:五樓六樓都不同程度開裂,下雨天都漏水,天花板都有裂縫。所以我們住在樓上整天提心吊膽的,睡覺也感到害怕,現在變成“危房”了,希望恢復原樣。

爲何會進行如此開挖?

記者在現場見到了底樓業主,她稱,兩次開挖都是爲了解決家中返潮的問題,並且得到了物業的施工許可。

一樓涉事業主:

(物業)寫了同意我裝修,我是做防水,不是來改裝的,我家裡潮溼。

對此,記者向物業進行了覈實,物業經理表示,他所在的物業公司,是2023年入駐管理的,當時,底樓第一次開挖的空間已經存在。而今年第二次開挖,物業方面也確實知情,但只是允許底樓業主下挖15公分左右,解決返潮問題。

侯駿 綠苑公寓物業經理:下雨天踩上去明顯的一層地面積水,當時也跟我們說,這個問題修過幾次了沒有徹底解決,這次向我們提出她請專業的施工隊對地下室進行一個維修,後來實際施工隊來了以後也辦理了相應的手續。

她跟我們報備是開挖15到20公分的深度,目前看來是超過這個深度,好像是70公分。

不過,有居民指出,底樓業主對錯層區域進行下挖,似乎並不是爲了解決返潮問題這麼簡單,而是用作了房間,來拓展居住面積。

對於居民們的質疑,物業經理也表示,他們曾到開挖空間查看過,此前第一次開挖出的空間,的確是放置了一些傢俱。

侯駿 綠苑公寓物業經理:裝修完備的,瓷磚地磚都是貼好的,傢俱都是存在的,櫃子桌子臺子都是有的,還有一間衛生間。

居民們表示,即便是爲了解決返潮問題,也不能以破壞房屋結構爲代價,希望底樓業主立即停止,並且進行整改復原。

那麼,開挖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爲了驗證該樓棟目前的安全狀況,記者邀請了建築專家到現場查勘。專家表示,按照目前的開挖情況,樓棟已經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管懷聖 房地產專修學院教師、房屋檢驗師:

最厲害的是把外圍剪力牆(拆了),地下樑開了個門洞,第二個是把兩個地樑打斷,造了一個空間,裡面還是比較觸目驚心的,下面掏空,沒有東西抵住,最嚴重會造成房子不均勻沉降、坍塌,還是比較危險的。

對此,屬地彭浦鎮綜合行政執法隊表示,會要求該業主停止施工,並建立長效機制,督促其完成整改。

倪龍俊 彭浦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副隊長:

從今天起,我們會定期派隊員到現場看一下,加強後續的巡查,可能要進行一個立案處理。接下來我們先對破壞的行爲進行一個損壞的鑑定,第二肯定要求她進行恢復,恢復了以後我們再對恢復的行爲做個安全檢測的恢復報告。

如果不整改到位,樓棟將處於危險邊緣,最後小坊也想追問一下,除了物業和執法隊的長效監管,底樓業主請來的“專業施工方”爲什麼要鋌而走險地做此操作呢?防水施工是否需要如此大動干戈?施工方難道不自知?

如今,開挖操作確定是違法進行的,房屋安全也出現了隱患,施工方是否也該承擔起一部分責任?對於整改進展,我們將持續關注。

延伸閱讀

上海一小區住宅樓架空層“面目全非”!居民火了:太危險,誰同意的

近日,市民趙先生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欄目留言稱,小區樓下突然開始了一項施工,本來寬敞明亮的住宅樓架空層,被壘起了灰磚牆,面目全非。趙先生稱,架空層從此將專門用於電動自行車停放,而且“改造根本沒有人徵詢過我們的意見!”

電動自行車禁止進樓已是共識

也是規定

爲何趙先生居住的小區竟特地將

建築內空間用於電動自行車停放?

記者前往調查瞭解

業主質疑改建成安全隱患

趙先生住在奉賢區海灣旅遊區海馬路4333弄佳兆業·珊瑚灣小區。住宅樓以高層爲主,一樓門廳便是架空層,中間僅有幾根立柱,此前,業主們進出時能享受到寬敞明亮的環境,可現在,架空層已“面目全非”。

架空層堆滿灰磚

趙先生告訴記者,5月14日,物業在自己的物業羣中發了一個未敲章的通知,大意是講爲了消防安全,要管理電動自行車,將在底樓做一些隔離。趙先生提到,該通知並未正式張貼告知,而是由一些羣主分享進羣的。“好多業主看到後,對這個沒什麼概念,不知道什麼意思,也沒有在意,誰知道15號牆就壘起來了。”

5月15日起,敞亮的門廳裡突然運進了大量灰色磚塊,有的單元甚至直接開工,在門廳砌起了數面直達屋頂的磚牆,將門廳空間分割開。工作人員稱,改造後門廳將專門用於停放電動自行車。

門廳禁止停放電動自行車

記者在小區199號樓看到,該處架空層已經大體施工完畢,原本一體的空間被4面剛砌好的灰磚牆分割出兩個隔間,每個隔間大約5米長、4米寬,磚牆頂部與天花板有微小的縫隙。隔間區域內的天花板上,裝有棕色的木質結構。門廳牆壁上,還貼有一張4月10日的“本區電動自行車安全使用告知書”,提到“嚴禁在建築物首層門廳,共用走道、樓梯間、樓道等共用部位……停放、充電”。立柱上還貼着物業的“正在施工,請勿靠近”告示。

改造後的架空層

對於這次開工,業主們紛紛向物業表達了不滿,“一樓架空層是我們全體業主所有的,憑什麼一聲不響直接施工改建了?”也有業主提出疑問,既然是爲了消防安全,爲什麼還要在“嚴禁停放電動自行車”的首層門廳專門設置電動自行車停放點?門廳天花板還有不少木質材料,業主們擔心萬一起火,二樓住戶的地板就要變成“烤盤”,火勢還會迅速由保溫層蔓延全樓。還有業主認爲,改造後,底層疏散通道寬度大大縮減,反而增加了安全隱患。

疏散通道被擠佔

記者在現場看到,改造後,底層門外原本敞開的空間被限制成一米多寬的窄通道,如產生需要緊急疏散的險情,這樣的門廳結構很可能會對逃生造成一定阻礙。

承認未做徵詢便開工

趙先生稱,物業對大家的反映先是置之不理,後又稱“是居委會做的”。

爲了阻止施工,有業主報了警,經過警方調解,施工人員同意暫停作業。但趙先生稱,警方離開後,施工方依然照常施工。

改建到底有沒有徵詢過業主的意見?記者採訪了海棠社區居委會。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改建的指令是由海灣旅遊區管委會城建中心下達的,實際施工也並未經居委、物業之手,是“上面”來施工的。“應該沒有問過業主意見”,工作人員承認,架空層歸業主所有,“上面前一天‘通知’,後一天就進場開工”,沒有徵詢意見,如此操作並不算合規,屬於“急事急辦”了,“但生命安全更重要,小區一千多人,一點點徵詢時間根本來不及”。

架空層劃塊專門停放電動自行車有無安全隱患?居委會工作人員解釋稱,記者所見的天花板木質材料實際爲裝飾條,按施工計劃將會拆除,並在隔間內安裝噴淋等消防設備,且砌牆的全過程都有消防部門指導,符合消防要求。5月21日中午,消防部門工作人員還到現場給業主答疑解惑。

將拆除隔牆,做硬隔離

“小區電動自行車的停放管理一直是個難題”,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爲了加強電動自行車停放管理,在樓內架空層砌牆實屬無奈之舉。她稱,雖然小區地下設置了非機動車庫,但不少業主反映車庫坡度太陡,不願意將電動自行車推進車庫停放。記者前往地下非機動車庫查看發現,裡面停放的全部是落滿灰塵的殭屍車,幾乎沒有電動自行車。

工作人員提到,小區地面並未劃出非機動車停車區域,亂停車的現象比較突出,不少業主甚至直接將電動自行車推到小區架空層內。小區還在大門外設置了兩處非機動車充電車棚,但不少業主覺得位置過少、距離過遠,依舊將電動自行車隨意停在小區內。

地下非機動車庫內,只有落滿灰塵的殭屍車

爲了解決停車難題,此前,居委物業曾徵詢過將綠化改成停車區的方案,但並未得到通過。居委工作人員稱,有的業主擔心颳風、下雨、暴曬,不願露天停車,有的反對改造綠化。但安裝帶遮陽篷的停車點需要較久,超過了“要求時間”,無法立刻解決電動自行車進樓問題,並不符合現階段情況。

針對業主提出的反對意見,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將尊重大家的意見,對於堅持反對改建架空層隔間的樓棟,將擇期拆除隔牆,並同時做好類似菜場大門的硬隔離設施,杜絕電動自行車進入架空層停放。未來還將重新選址,在小區內做好充電車棚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