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成績好,睡眠第一,運動第二,還有兩個你意想不到
▎人民醬說:
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懂得如何給孩子積蓄能量,讓他們厚積薄發。
全文3438字丨閱讀共需3分鐘
編輯丨人民醬
作者:肉肉媽 來源:女兒派(ID: nverpai)
女兒終於開學了。
我深深呼了一口氣,這半年時間裡,早上陪孩子晨讀,上午盯孩子上網課,下午陪孩子寫作業,睡前給孩子講故事......
一天裡除了睡覺,每一分鐘都在圍着孩子的學習轉。
孩子開學後,我終於能當“甩手掌櫃”了!
這時,閨蜜的一句話點醒了我:
是啊!學習陣地回到了學校,但家庭教育不能停!
前兩天,我看到一張清華雙學霸父母給孩子制定的計劃表。
其中“休息與積蓄能量”一欄,排在第一的是睡眠,第二是運動,第三、第五、第六都是藝術,第四是玩耍,最後是做家務。
這讓我想到一句話,家庭是給孩子積蓄能量的地方。
健康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愛上學習,而不是厭惡學習。
開學後,孩子在家裡的十多個小時,我安排了四件事。
晚上睡足8小時
學習狀態更好
一次採訪中,谷愛凌自曝高效學習的秘訣:“每天晚上睡足十個小時。”
不少父母質疑睡眠對學習的重要性。
2019年,中國睡眠協會發布了《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白皮書》,提到了兩組重要數據。
超過62.9%的青少年兒童睡眠不足8小時,其中13-17歲的孩子睡眠不足的比例達到了81.2%。
睡眠狀況優的青少年兒童分別有45.4%、34.1%,在班級排名中分別位於5%和6-20%;
而睡眠狀況差的孩子則有41.9%的排名在班級的75%以後。
爲什麼睡得好的孩子,成績也會更好?
在《夜腦:在睡眠中自動學習的秘密》一書中,實驗心理學大師理查德·懷斯曼解釋說:
他還提到了一組實驗,進一步證明了這一結論。
研究者將孩子分成兩組,兩組孩子都白天記單詞,一組晚上睡8個小時,另一組晚上睡6個小時。
結果顯示,睡8個小時的孩子記住了更多的單詞。
這就提醒父母,睡眠是記憶和學習的重要環節,孩子睡得不夠,學習效果也會打折扣。
除了睡眠時間不足,不按時睡覺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同樣的實驗,一組在早上背單詞,晚上檢測背誦狀況,另一組在晚上背單詞,第二天早上檢測背誦情況。
結果顯示,晚上睡覺的孩子記住了更多的單詞。
很多父母認爲孩子熬夜學習,犧牲一點睡眠時間,會讓大腦記住更多的知識。
這是一個謬論,按時休息纔會讓孩子記住更多之前學過的知識。
健康是一切的本錢。
一個睡得足、睡得好的孩子,白天才有精力去生活和學習。
放學後運動1小時
學習效率更高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坐不住、愛走神,是這一屆父母的最大痛點之一。
但我發現,堂姐家孩子每天都會主動寫作業,效率很高,從來不用父母催和盯。
表姐說,他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學習,而是運動。
打羽毛球、騎車或滑滑板,運動一個小時後再學習,作業完成得又快又好。
運動後的學習效率更高,是有科學依據的。
《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提到,在運動時,身體會產生三種神經傳導物質。
多巴胺令孩子心情愉快、精神振奮;
血清素能釋放壓力,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正腎上腺素使孩子專注力變強,不愛走神。
孩子心情變好了,記憶力和專注力增強了,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運動對提升孩子整體的學習成績也有很大的幫助。
看過一項調查研究,2016年統計的63名高考狀元中,有34人喜歡運動;2017年統計的42名狀元中,有24人喜歡運動。
大腦是一種有適應能力的器官,即“用則進,廢則退”。
協和醫院心理學專家楊霞老師認爲:“運動是大腦最重要的營養劑。”
足夠的運動能讓孩子的大腦獲取充分的氧氣,大腦更強壯,孩子就更聰明。
更重要的是,運動對孩子意志力、抗挫力、自信心、目標感的培養,都有着難以替代的作用。
看看那些經常運動的孩子,不僅聰明伶俐,而且精氣神更足,情緒更穩定,敢於嘗試和挑戰,並能夠長期堅持做一件事。
這些素質都會遷移到學習中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每天做家務的孩子
學習能力更強
哈佛大學的格蘭特研究發現:“父母想要孩子們達到專業上的成功,源自於小時候做過的雜活,越早開始越好。”
一些簡單的家務活,表面看是動動手指,實際上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早教。
我女兒開始學寫字的時候,我發現她控筆能力非常差,字寫得東倒西歪。
問過老師才知道,手寫能力不是孩子到了上學年齡自然而然就會的。
有的孩子從小做家務活,比如扒蒜、摘菜、剝花生、洗自己的襪子,手指的精細動作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這樣的孩子,到了6歲之後,拿筆寫字會非常輕鬆。
而我女兒,別說洗自己的襪子,就算吃飯,都是奶奶直接喂進嘴裡,連使筷子的次數都很少。
這樣的孩子,手部力量弱,簡單的握筆動作可能就要練習很長的時間。
更令人惋惜的是,他們錯失了促進大腦發育的良機。
現代腦科學的研究成果發現,人類大腦神經與手指的銜接最爲緊密。
俗話說“心靈手巧”,其實應該說,手巧心才靈。
經常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能夠讓孩子的手指更靈活,大腦更發達。
一些複雜的家務活,還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比如做一頓飯,準備工作多且雜、操作步驟繁瑣,孩子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且不斷思考、試錯、改進才行。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曾說:
生活就是教育。
父母剝奪了孩子體驗生活的機會,孩子就失去了學習和成長的可能。
如果父母放手讓孩子去做,不僅自己輕鬆,還有可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試想,一個手部力量強,思維敏捷,有很好的專注力,且擅長解決複雜問題的孩子,學習成績怎麼可能差?
多一些自由玩耍時間
學習動力更足
李玫瑾教授說:“愛玩的孩子往往更優秀,成績也更好。”
因爲玩耍不僅能激活大腦神經,讓孩子更聰明,還能啓發孩子最原始的學習動力。
2017年甘肅高考理科狀元肖智文,最大的愛好是玩航模,希望將來從事跟航空航天有關的工作。
他在採訪中說:“興趣愛好雖然會分散精力,卻是我的學習動力所在。”
對他來說,學習是實現興趣的途徑,是爲了以後更好地“玩”。
經常玩耍的孩子,十分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他們會把人生的方向變成學習的動力,直到夢想成真。
如果孩子不愛玩、不會玩,纔是父母應該擔憂的。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認爲:“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玩耍是兒童的天性,孩子連玩都提不起精神,怎麼會有熱情去學習和生活?
很多80、90後父母都有一個疑問:
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卻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原因——自由玩耍的時間太少。
過去的孩子有大把瘋玩的時間,玩耍的方式也十分豐富,捱打捱罵了,去田野打打滾、爬爬樹,心裡的委屈就被消耗掉了。
現在的孩子,很少有玩耍的機會,大腦的發育功能受到傷害,更容易被負面情緒所困擾。
加上缺少情緒發泄的出口,時間長了,委屈就壓抑成了病症。
精神病學家斯圖爾特·布朗的一項研究,證明了這個說法。
他用了42年時間,瞭解6000人的童年生活,結果顯示:
兒童時期不能無拘無束玩耍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孤僻、木訥,甚至敏感、易怒。
而那些自由玩耍的孩子,創造力、應對壓力的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認知技能,都比較強。
可見,玩耍跟成長並不衝突,甚至是兒童的一種學習方式,對成績的提高、未來能力的培養都大有幫助。
專欄作家連嶽說過一句話:
學習是孩子的重要任務,父母的主要責任是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方面,孩子多睡、多動、多玩,大腦發育得好,學習自然高效。
另一方面,讓孩子意識到必須爲自己的學習和人生負責,他會逐漸找到一種平衡,學習習慣和能力自然也就培養出來了。
當父母和孩子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做對自己重要的事情時,親子關係才能融洽,家庭氛圍才能和諧。
*來源:女兒派(ID: nverpai),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這裡都懂;願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注: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部分圖片來源於圖蟲創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也許你會喜歡
【社交】
【方法】
【真實】
【羨慕】
添加教育助理個人微信號( dangyang002 )爲好友,備註您孩子的年齡或自己的身份,我們將把您加入到相應的羣裡。共享家庭教育資源福利。
歡迎關注人民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