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立剛:學不好,說明不需要英語,不能爲了少數人綁架全民學英語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要不要學習英語,要不要把英語放在主科位置,一直是我們討論的一個話題。
關於這個問題,到現在已經很明瞭了,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有趣的是反對的聲音其實多半是來自底層(自己或者是孩子學不好,且並沒有感受到英語的實際價值和意義)。
支持者,也有支持的理由,總結來說就是:英語是工具,是打開大門通向國際的工具,是學習先進科學的工具,是與時俱進的工具。
反對的人,認爲這些理由,就是不着邊際,因爲自己不過是普通人,領導不了時代,提升不了高科技,這個理由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成立。
新的觀點:學不好英語,說明不需要英語
項立剛這個人很陌生,人大畢業的高材生,通信觀察者、智能互聯網研究者。同時還是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臺、鳳凰衛視評論員。
這是他的標籤,我們只需要知道他是專家,是精英,就行了。
作爲某個領域的專家,他給出了不一樣的觀點,他的觀點如下:
項立剛表示,有很多人學了很多年英語,還是學會,主要原因是用不到。英語對很多人來說,根本沒有用。
很多人學了很多年英語,畢業就完全擱置了,等於白學。
他還表示,如果未來的發展方向對英語有需求,其實英語學習很簡單,比如一個小學畢業的人到了英語體系國家,很快就能掌握這門英語。
需要看國外期刊,研究技術資料和學術期刊的人,比例佔不到1%,這種情況下,爲了這1%甚至不到1%的羣體,全民跟着一起學習英語,項立剛認爲,是完全不合適的。
他還提到了英語考試背後的利益體系,提到了相關部門的綁架。
這個……咱具體也不清楚,不好細說,懂的都懂。
項立剛把焦點集中在普通老百姓這,指出對普通老百姓的英語水平提出較爲苛刻的要求標準,然後全民跟着一起大學特學英語,這是在浪費資源,也是一種文化入侵。
項立剛的分析是客觀的,自然要肯定英語的用途,他指出英語是一個工具,需要的人去學習,不需要的人不需要學習,畢竟是一門外語,不能如此重視。
如何看待這種分析?
實話說,有理有據,羅列清晰,甚至一些點是不可反駁,我們還得暗自鼓掌。
但是也有一些點是我們普通人看到,是他看不到的,因爲他畢竟是精英嘛,曾經也是學霸,他眼中的世界、學習的能力和普通人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項立剛說,如果有需求,學習起來很快,小學畢業到英語系國家都能快速掌握這門語言。
有兩個質疑點,需要了再去學習,真的來得及嗎?身邊就有不少普通人的例子,學了那麼年英語,還是沒學會,走上工作崗位,他們算不上精英,但是也會接觸英語,比如說一些行業的工程師,有機會和國外的人打交道,如果對英語一無所知,從頭學,真的來得及嗎?
別說從頭學了,就是學了那麼多年,都很吃力,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他們往往會後悔沒有好好抓住學習的機會。
第二,小學畢業到了英語系國家……有多少普通人可以有機會到英語系國家去真實地體驗幾個月呢?
他的觀點非常好,也非常透徹,比如說,爲了極少數的人,全民陪跑學英語這個點,就很好。
可關鍵現實界限沒有那麼清晰,不是說真的只有1%的人才會接觸英語,還有很多界限模糊的普通人,工作以後也會用得到英語。
如果說到了工作的時候,再去學習,付出的代價是不是要翻幾倍?
如果英語課程真的取消了,是不是如一些人所言,“英語”對普通人而言,就如“鋼琴”對普通人而言呢。
最後提出的一個質疑是,如果英語真的取消了,就不會全民學習英語了嗎?
鋼琴不是必修,不是很多普通家庭省吃儉用也要供孩子學習鋼琴嗎?
英語就更是了,因爲英語會成爲簡歷上的亮點,如果瞭解中國的父母,就知道中國的父母爲了孩子的這點“可能”,也會投入很多。
所以,可以預想到,如果取消英語課程,英語學習的代價大大提升(機構費用很高的),很多普通家庭爭先恐後讓孩子學習英語,這豈不是負累更多了?
結語:
要不要取消英語的學習,要如何對待英語,不能極端化吧,一鍋端不對,過於重視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浪費資源且對很多人來說沒有價值。
不過也知道,我們有討論的權利,但是最終還是跟着政策來,系統中要學就認真對待,取消就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