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長期供給過剩 正處低油價時代
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認爲,油價波動由市場供需決定,正是由於美國頁岩氣革命以及凝析油的問世,開啓了低油價的新時代。
【文/鄭志全】
自從今年一月國際油價從每桶三○美元以下觸底反彈以來,市場焦點似乎就離不開油價。原油價格波動對於金融市場帶來的影響往往不容忽視,尤其如果要分析股市未來的走向,必須附帶一提的,經常是對油價的預測。然而,這並不容易。要講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顯然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因爲分析油價的變動因素總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解讀方法。
早在二○一四年十二月,應財金文化《金融家聯誼會》的邀請,DMI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曾經以〈凝析油終結高油價時代〉爲題,針對當時國際油價崩跌的背景原因和石化業的狀況,進行過一次深入探討。接觸原油市場至少超過二○年,何耀仁在石化、紡織業界歷練完整,針對國際油價所做的分析預測,總是持着一種獨特的產業觀點。此次再度應《金融家聯誼會》之邀,分享了針對全球能源市場、石化產業的最新觀點,本刊節錄重點如下。
油價長期走弱
距離上一次來金融家演講,大約是十六個月前,當時的國際油價歷經大幅度下跌,布蘭特原油在半年時間內從每桶一一六美元跌到五○美元以下,我在當時曾經提出一個論點:頁岩氣大量開採以及凝析油的問世,是導致油價崩跌的主因。延續上一次的觀點,我仍然認爲油價未來將持續走弱,現在反彈只是季節性旺季效應;時間拉長來看,低油價的情況在二○一八年以後會更明顯,甚至在我們有生之年都不容易改變。
作出這樣的結論,主要的理由是生產成本。目前全世界原油生產的來源非常多,有的來自中東沙漠底下,來自墨西哥灣海底、歐洲北海油田等等,來源不同,成本也不同。但全球平均一天約九二○○萬桶的用油量當中,約六五○○萬桶的生產成本在每桶二○美元以下,多數是來自中東;約七三○○萬桶的生產成本落於三○美元以下,而成本高於四○美元的原油,目前的產量已經不多,大約只剩二○○萬桶。
在供給端,生產成本在三五美元以上的原油,未來勢必面臨開採的困難。同時,基於消費習慣的改變,人類對原油的依賴性也不如以往,原油需求量成長停滯,甚至是衰退。因此長期而言,在供需穩定的狀態下,原油價格可能落於平均每桶二五~三五美元。
然而,以生產成本作爲判斷油價漲跌的依據,雖然很符合供需理論,卻不太符合現實情況。不管是從短期或中長期來看,油價波動都非常劇烈,難道反應的都是成本因素?就以今年來看,油價波動還是很大,影響因素爲何?美國頁岩氣大量開採,真的足以改變原油供需?看來,要從產業面解讀油價,必須先回答這一系列的疑問。
實際上,不管是短期或中長期波動,油價仍然是由供需決定,而且影響程度超乎我們想像。當原油出現需求缺口二~三%,油價可能大漲三○~五○%;同樣,如果供給過剩二~三%,油價也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打對摺。影響原油市場的供需因素當然是多樣的,但價格波動的特性基本如此。因此,我們看到,布蘭特原油可以在一九九八~二○○七年大漲一二倍,並且又在二○○八年以及二○一四年下半年出現猛烈跌勢。(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8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