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漲價拒保新能源車險,小米汽車能掀翻保險公司桌子嗎?

作者 | Gary來源|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日前,小米SU7(參數丨圖片)首批車主開始陸續提車,車險價格也隨之曝光。

根據小米汽車工作人員的說法,首年保費在6000-8000元這個檔位。

而網上已經流傳出多個新車保費方案,包含300萬三者責任的全險,便宜的不超過6000元,貴的則在9000元以上。

針對這種情況,有人表示“小米汽車的保費比預期中要低”,也有觀點認爲其保費“和50萬油車接近,還是太貴”。

宏觀上,新能源車險處於“高保費、高出險、高賠付、低利潤”的狀態,可以說是“車主喊貴、險企叫虧”。

爲此,行業中出現了不少“未出險卻漲價、保險公司拒保”等現象。

小米汽車備受矚目的原因之一,在於很多人希望雷軍能將新能源車的價格也如手機一樣做到親民;21.59萬元的起售價,也普遍在接受範圍之內。

而這種親民的寄望,能否延續到遭受爭議的新能源車險領域?

小米SU7首批車主在各種渠道分享和公佈了保費情況。

在微博上,一位浙江的車主曬出了人太平和陽光保險四家險企的報價單。

可以看到,基礎版保費6638.29元,包含950元交強險、5500.29元商業險、188元駕乘意外險;尊享版保費7035.95元,差別主要在三者責任險等項目的保額上,尊享版方案由200萬元升級到了300萬元。

當然,同一款車型,不同地域的車險報價也有所不同。

以29.99萬元的SU7爲例,可以查到,安徽地區上險的基礎版方案爲5797.24元,而評論區裡面表示南京要超過9000元。

在微博上進一步搜索,包含300萬三者責任的全險,基本上在6000-9000元這個檔位之間,與官方給出的數據類似。

下圖是比較典型的小米SU7保險報價明細,交強險是正常水平,大頭還是出在商業險中的機動車損失險和第三者責任險。

作爲對比,與小米SU7同級別的特斯拉Model 3的首年保費,在7000-9000元這個區間,稍貴一點。

在微博評論區,有車主表示“這個保險不算貴,18萬的車都要6000多”,“我的10萬第二年居然5500的保費”,結合語境,他們指的應該都是新能源車。

可以理解爲,在新能源車險人人喊貴的當下,小米SU7的保費和預期相比,並沒有那麼高,在可接受範圍內。

根據《證券日報》的報道,一位行業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整個新能源車行業中,小米SU7的保費確實不算很高,主要是兩方面因素:

一是小米SU7的車型定價相對適中,商業車險定價會參考車輛售價,因此其車險價格也相對適中;

二是承保的保險公司有可能根據承保量、用戶使用習慣、特定駕駛人等條件,給予相應的費用優惠。小米SU7的用戶或以私家車用戶爲主,因此賠付風險更加可控。

當然,也有不少聲音認爲小米SU7的保費還是偏貴,“我34萬的車也就5000多”,這裡面的語境,無疑是和燃油車對比。

確實,行業中出現了諸如“小米SU7保險費用和50多萬油車接近”這樣的疑問,小米汽車也給出了官方回答:

新能源車和燃油車商業險條款不同,新能源車專屬《條款》既爲“三電”系統提供保障,又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

且還會根據新車/舊車、品牌、車型、上戶類型、險種、保額等多種因素綜合計算,保費價格也不盡相同,不能簡單隻通過車價進行比較。

總得來說,相比於其他新能源車,小米SUV的保費可能不算高;但與同價位甚至高價位的燃油車對比,其保費無疑是偏高的。

對於小米SU7保費的關注和評論,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新能源保險的現實困境。續保難、保費高已經是新能源車險領域的普遍現象。

中國銀保信(CBIT)發佈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平均保費比燃油車高出大約21%。

而根據國內64家開辦新能源車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數據,2023年,新能源車險的車均保費4020元,傳統車險的商業險車均保費平均2355元,兩者有1.7倍的差距。這個數據比上面更誇張。

當然,也要考慮到新能源車險的首保率比較高,而首保的費用相對較高;不過,綜合來看,新能源車保費比燃油車高,是確定無疑的。

除了保費高,更讓新能源車主無法接受的,應該是未出險漲價、保險公司拒保等情況。

一個小鵬G9車主分享,他的車購買於2023年,此前在一家頭部財險公司投保,今年即將續保的時候,對方銷售人員勸他到其他險企看看;車主在另外一家頭部險企完成投保,但是在無出險的情況下,保費同比上漲了1000多元。

按照常理來說,一年未出險表明車輛的行駛狀況較好,潛在風險更低,第二年的保費理應下降。所以,漲價顛覆了車主對於車險的普遍性認知。

保險公司拒保新能源車也是家常便飯,當然這種情況主要針對的是已經出險、甚至多次出險的車輛。

當然,保險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數據顯示,2023年車險新增保單的綜合成本率基本超過100%,甚至有公司綜合成本率高達130%。

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新能源車的出險率和理賠成本過高。

2023年,新能源車險的有效報案率爲35.1%(家用車31.4%,營業客車55.5%),而車險整體的有效報案率只有20.1%,說明新能源車出險率是燃油車的1.75倍。

在理賠成本上,太保產險總經理曾義透露,新能源車平均賠付金額7201元,比燃油車高大約600元,導致太保新能源綜合車險成本率超過100%。

站在保險公司的角度,目前新能源車險是一個虧錢的業務。

爲什麼新能源車險難做?

這和新能源車的構造、三電系統的成本、製造工藝、數據缺失等多個因素相關,短期內難以得到解決,使得新能源車險的種種問題還會持續下去。

3月底小米SU7發佈會,被稱作汽車圈的春晚,在萬衆矚目的同時,也爲各大媒體帶來了流量紅利。

對於雷軍、小米以及小米汽車,市場暗含着一種高漲的、期待性的情緒,這種情緒在其他造車新勢力上並不常見。

在手機時代,小米通過極致的供應鏈管控能力,爲行業提供了高性價比的產品,也被稱作“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

這種期待延續到了新能源車領域,“年輕人的第一輛新能源車”說法盛行一時。自然而然,小米SU7的價格成爲翹首以盼的終極秘密,最終21.59萬元的起售價,雖然未能如幻想中的低至10萬元以下,但普遍認爲在可接受範圍內,雷軍甚至表示在虧錢賣車。

在新車價格之後,車險價格成爲新的關注點,可以說是上述期待的進一步延伸。客觀上來說,小米SU7的保費算是在新能源車的正常範圍內,但市場中不止一個聲音表示保費便宜,可能存在營銷的因素,也可能是小米印象帶來的延續效應。那麼,在未來,小米汽車有可能把車險價格打下來嗎?

理論上,目前新能源車險的困境,更多來自制造和技術層面,以及新車階段的數據缺失,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來解決,不是某一家車企在短期內可以突破的。不過,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車企自營車險。

在新能源時代,技術研發、生產製造、行駛大數據嚴格控制在車企手中,特別是大數據的作用,根據車主的實時駕駛行爲,以車主的駕駛記錄(包括車輛的使用時間、里程、駕駛者習慣等信息)爲基準對車險進行定價,這種定價方式更爲準確。

特斯拉的UBI模式已經在試驗當中,在美國市場,雖然2023年前9個月,特斯拉保險虧損1600萬美元;與此同時,特斯拉車主保費也降低了三成左右。

所以,新能源車險降價並非無跡可尋。

在國內,比亞迪是走得最遠的車企。

2023年初,比亞迪斥資36億元100%全資收購易安財險,正式獲得車險經營資格牌照,成爲國內首家獲批全資控股財險公司的車企。

此後,比亞迪設立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年,主要完成以下幾件事情:獲得車險經營資質;完成新能源車險相關產品開發和報備;建立銷售、承保、理賠、財務、精算等系統;與頭部險企建立合作關係。

第一到兩年,在渠道上發力,包括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理賠和維修網絡的對接,建立人傷理賠隊伍等。

第三到五年,基於新能源汽車的大數據,優化精算定價模型,提高車險業務服務能力。

根據比亞迪的時間線,可以總結出車企自營新能源車險的兩大要素:一是足夠的汽車保有量和平均車齡,二是一定的時間所積累的大數據。

當下,小米汽車首先與四家傳統保險公司合作車險業務,是一個務實的選擇,但一定不會忽視比亞迪、特斯拉、蔚小理等車企在車線上的動作。

未來,以極致的成本管控和高性價比著稱的小米,躬身入局,自營車險,或許是又一個引發期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