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從建商手中搶救成功 原永康飛行場無線羅針所修復
厚達80公分的牆體和1.2公尺厚的頂板外,還有精緻的防爆門窗,吸引不少民衆來取景拍照。(曹婷婷攝)
1943年建造「原永康飛行場無線羅針所」,有一種遺世獨立美感。(曹婷婷攝)
1943年建造「原永康飛行場無線羅針所」,是日據時期的日本軍事建築,光復後,畫爲空軍眷村「飛雁新村」,約有70戶眷戶居住,當中不乏中將、少將,1970年代後漸無人居;臺南市政府原於該處辦理都更,也由遠雄集團得標,經地方、護樹團體等各界力量捍衛下,保住這處鮮爲人知的文化遺址及老樹,2009年公告歷史建築,今天宣告動土修復,2年後完工。
緊鄰永康奇美醫院的「原永康飛行場無線羅針所」堪稱永康市區秘境,臺南市文資處長林喬彬說,該處地名六甲頂,周邊遍佈大小墳冢,昔有「行到六甲頂,腳冷手也冷」的俚語。
他說,日本人1943年在這裡蓋永康機場,但不過2年時間,二戰爆發,該處就閒置,直到1963年眷戶遷入,形成飛雁新村,眷戶中有黑蝙蝠中隊、雷虎小組中將、少將等,知名影星歸亞蕾也曾住過這裡。後來中華路開發後,將眷戶拆成各據馬路的兩邊,部分眷舍後來也陸續遭拆除,飛行場無線羅針所因未與房舍連在一起,自成一區,保存完好至今。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原永康飛行場無線羅針所原進行公辦都市更新案,因文化遺址與老樹保護而中止,使得在地歷史紋理得以延續保留,該基地內有歷史建築、文化遺址及老樹羣,建物結構已經老舊,需要好好修復,因遺址鄰近奇美醫院、大橋車站、市立圖書館新總館等,期待修復完竣、活化再利用,成爲文化新亮點。
文化局長葉澤山指出,遺址內3棟主要建築目前經費只能整修2棟,預計3800多萬元修復,後續還會繼續爭取經費,搭配公園預定地整體規畫後,會成爲具文化深度內涵的場域,尤其,這座佔地4點多公頃的基地有文化遺址有大樹羣,是少見的人文景緻,不論休憩、觀光,都對地方發展有加乘效益。
「原永康飛行場無線羅針所」作爲飛行通訊使用,建築本體具防禦功能,除了厚達80公分的牆體和1.2公尺厚的頂板外,還有精緻的防爆門窗、設計完善的通氣設施,建築物外型仿民宅型式,四周密植樹木掩護。
文資處指出,遺址2009年登錄公告名稱「永康飛雁新村傳原通訊所」,2011年、2020年調查研究及修復設計,並依調查研究建議,以建物羣興建時功能與飛行場關係,與設計階段發現的油槽,修正歷史建築名稱爲「原永康飛行場無線羅針所」,去年12月審議通過更名。
坐擁文化遺址和老樹羣,「原永康飛行場無線羅針所」吸引不少人來拍照。(曹婷婷攝)
原永康飛行場無線羅針所修復工程今天上午舉行動土典禮。(曹婷婷攝)
(中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