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綠水青山間的“書寫”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每次唱到《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都讓我的心裡感慨萬千。”塞罕壩機械林場員工宋瑩瑩在採訪中激動地說。

宋瑩瑩,1990年出生於塞罕壩機械林場北曼甸分場,2012年8月開始在林場工作。“那個時候父親在哪個營林區工作,我們的家就安在哪。小時候世界很小,小到塞罕壩就是我的全世界。”宋瑩瑩說。

塞罕壩,意爲“美麗的高嶺”,因開圍墾荒、大肆砍樹,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20世紀60年代初,爲改變“風沙緊逼北京城”的嚴峻形勢,國家下決心在這裡建一座大型國有林場,恢復植被,阻斷風沙。塞罕壩機械林場退休職工、宋瑩瑩的父親宋修功說,那時候造林,樹苗是揹着上山。“那時候的條件是,到哪裡都艱苦,我們能吃苦、不怕苦。”宋修功說道。

在荒涼了近半個世紀的塞罕壩植樹造林談何容易?在塞罕壩有句老話,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宋瑩瑩告訴記者,對於父親的工作,她一直以來是很抱怨的。“但是後來也漸漸地明白,原來庇佑我們生活的每一片樹林,都需要像我父親這樣普通的塞罕壩人用責任和擔當來守護的。”宋瑩瑩說。

康熙點將臺,海拔1800米,塞罕壩登高遠眺最佳地點。放眼望去,百萬畝人工林,鑄就了一望無際的綠色屏障。

新一代塞罕壩人沒有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睡大覺,而是選擇奉獻青春,接續奮鬥。

塞罕壩機械林場員工宋瑩瑩說,作爲塞罕壩第三代務林人,她和其他年輕同事一起,很幸運地站在老一輩務林人的肩膀上,身上的責任很重。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的森林覆蓋率僅8.6%。如今,我國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我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02%,成爲全球“增綠”的主力軍。

“我的名字叫劉國慶,我的父輩在給我起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們想得更多的應該是希望我將來能夠做一些有益於國家的事情,可以更加地愛我們的祖國,他們也是想表達他們熱愛祖國的一種方式。”吉林省琿春市林業局動保科科員劉國慶說。

這個國慶假期,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巡護員劉國慶依然活躍在綠水青山間,他不僅要進行反盜獵巡護,還要對紅外相機等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內的設施設備進行維護。

東北虎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多分佈於俄羅斯和中國東北地區。受棲息地被破壞等因素影響,野生東北虎數量從20世紀開始銳減,有數據顯示全球現存野生東北虎僅數百隻。劉國慶告訴記者,如果他現在所做的這些能夠幫助虎豹在中國恢復,他的兒子長大以後也知道家鄉有東北虎,兒子心裡會很自豪。“等他長大,會有那麼一天。”

2021年10月我國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就是其中之一。與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建設前比,野生東北虎數量從27只恢復至70只左右、野生東北豹數量從42只恢復至80只左右。國家公園內棕熊、馬鹿等野生動物,松茸、東北紅豆杉野生植物種羣均有恢復性增長。

“慢慢地,真的是能夠感受到(近些年)虎豹以及其他野生動物種羣恢復向好的形勢。”劉國慶說。目前,我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羣得到有效保護。

華夏大地,在青山綠水間“書寫”生態保護畫卷的故事每天都在更新。

金秋時節,彩雲之南。大理洱海湖水清澈、蘆葦搖曳、魚兒暢遊,不少遊客在步道上悠閒散步。

李娟,是大理市的一名基層工作者,在保護洱海工作中,積極向羣衆宣傳保護洱海的政策和法規,加強對公衆的環境保護宣傳和教育。“目睹和見證到生活在洱海周邊的村民的普遍(環保)意識提高,這種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模式,在大家心裡面也生根發芽,也取得不錯的效果。”李娟說。

青山爲證,綠水爲憑。洱海保護不斷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態之治”轉變。經過治理,27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優良率達到100%。

改變的不只是洱海。爲藍天常在,從2013年開始,三個“大氣十條”文件接續出臺;爲碧水長流,河長制、湖長制全面建立;爲家園更美,各地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啓動建設“無廢城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75年來,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重塑,億萬人民爲建設一個山川秀美的家園而不懈努力,在中華大地上不斷書寫新的綠色奇蹟。

統籌:吳煒玲

編導:劉在

作者:嶽文婷、司曉帥、邵美琦

王安浩維、丁怡全、盧鷹、王海若

配音:王帥龍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