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我來決定!醫籲:人人都要有「病人自主」的概念
急診室的生死抉擇對家屬是情感與理性的巨大考驗,但隨着《病人自主權利法》及預立醫療決定的推廣,家屬能依循病人意願做出最合適的決定,減少遺憾與痛苦。 圖/健康醫療網
在急診室裡,生死關頭的每一刻都充滿了壓力與焦慮。家屬們面臨的抉擇,不僅只有是否進行急救,更是攸關親人生命盡頭抉擇的深刻考驗。眼看着親人痛苦,無法確定急救能否奏效、如此短暫時刻的決定是否正確,在情感糾結和理性的掙扎中,讓許多人感到無助與茫然。多數家屬都希望能減輕親人的痛苦、能做出最好的決定,但在這生死一線的短暫時刻,該如何抉擇,成了最難回答的問題。
提前決定急救選項 讓家屬不再無所適從
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對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她說:「生命垂危的定義其實很複雜,不是每個病人都需要插管或電擊。這些急救措施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病人處於生命垂危的狀態,而我們不進行急救,他們可能真的會走向死亡。」
田主任提到,隨着《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推動,在病人還能表達意願的時候,可以預先決定是否接受急救或其他醫療措施。這樣當突如其來的情況發生時,家屬可以根據病人的意願做出決定,不會那麼無所適從。「這不僅是法律的保障,更是對病人尊嚴的尊重。這樣做能減少家屬的心理負擔,也能讓病人以他們希望的方式走完最後一程。」
病人自主與預立醫療的關鍵 「我的生命我來決定」
田主任回憶起自己作爲年輕醫生的時候,她也曾經只是單純地希望能救回每一個生命,但隨着時間和經驗的積累,她開始明白,有些時候急救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急救不是萬靈丹,有時候真正需要考慮的,不僅是延續生命,更是生命的品質。家屬的參與非常重要,這不僅僅是爲了病人,也是爲了家屬自己。讓親人走得沒有掛念,讓留下來的人能夠沒有遺憾好好生活,這纔是最理想的結果。」
田主任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要有病人自主的概念,也就是說我的生命我來決定,透過預立醫療,每個人可以提前表達對某些醫療處置的接受程度,也讓家屬在面臨緊急情況時有依據可循,減少決策過程中的焦慮與矛盾,才能在面對急救抉擇時,做出沒有遺憾的決定。「不讓自己留下遺憾或虧欠,不讓親人承受無謂的痛苦,這纔是對彼此最大的愛。」
急救決策的多重挑戰:家屬纔是最瞭解病人的人
急救不僅僅是醫療技術的挑戰,更涉及到倫理和道德問題。田主任表示:「有時候,病人的意願和家屬的想法可能不一致,再加上醫療團隊的專業判斷,這些都會讓決策變得更加困難。」她會誠實地告訴家屬急救的成功率和可能的後果,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家屬手中。「我們可以提供專業建議,但最終,家屬纔是最瞭解病人的人。在這樣的時刻,事先的計劃和溝通會讓一切變得更加明朗。」
關鍵時刻不慌亂 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並預立醫療
現今的教育體系對於如何避免過度醫療和急救還遠遠不足,這讓許多家屬在面對急救決策時會感到困惑與無助。田主任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在平時做好心理準備,因爲我們都會面對親人的離去。透過《病人自主權利法》,大家可以在健康的時候,就提前做出醫療決策,這樣在真正面臨抉擇時,才能確保親人以尊嚴的方式走完最後一程。」
田主任進一步強調:「良好的溝通是關鍵。家屬之間需要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想法,這樣在關鍵時刻,就不會因爲慌亂而做出最後一直讓家屬耿耿於懷的決定。透過預立醫療,家屬和醫療團隊可以更清楚理解病人的意願,進而做出適當的選擇,減少病人的痛苦,也減輕家屬的負擔。」
田知學主任的經驗告訴我們,急診室裡的生死抉擇,對家屬來說無疑是情感與理性之間的巨大考驗。然而,隨着《病人自主權利法》和預立醫療決定的推廣,病人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家屬在面對急救抉擇時也能依循病人的意願,做出最合適的決定,減少遺憾和痛苦。「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不僅是病人的選擇,更是家屬的心情。我們醫療團隊希望在生死關頭,大家都能做出一個讓自己沒有遺憾的決定。」田主任語重心長地說。家屬和醫護人員需要共同努力,尊重病人的意願,才能在這個艱難時刻,給病人和家屬一個平和的結局,讓生命的最後一刻充滿愛和尊嚴。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原文爲:急診室的生死抉擇!家屬如何在愛與理性間找到急救的平衡?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