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戰先降 蔡政府對美日挺不起腰

駐日代表謝長廷(中)到底該顧慮臺灣人感受?或日本政治家臉色呢?(張鎧乙攝)

2014年時,兩岸服貿協定草案遭到太陽學運強烈抗議,各種程序不公黑箱作業、出賣臺灣產業陰謀論四起;2020年,同樣是對外經貿協定,蔡政府卻連談都還沒開始談,就主動宣佈開放美國含萊劑豬肉進口,萊豬如此,日本核食又將如何處理?從駐日代表謝長廷的表現看來,似乎又要重蹈「未談判、先投降」覆轍

臺灣是出口導向國家,不論是對美貿易、日本主持的CPTPP,又或者是與其他國家、區域整合的貿易協定,對臺灣來說都是必須的作爲,不論哪一政黨執政,都會想其任內達標、簽訂,做爲歷史政績

英文總統雖出身經貿談判,但蔡政府近期作爲簡直荒腔走板,毫無戰略戰術可言。雙方坐上談判桌,不到最後一刻,不會交出關鍵籌碼,然而蔡政府在處理萊豬進口案,不待與美國進入談判程序,自己就先決定開放,回顧蔡政府的決策時機點,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押寶川普,以爲在11月大選前宣佈,可爲川普在農業助威未料馬屁拍馬腿上,在拜登獲勝後,大禮既出,還有什麼可用來與新政府關係?現在仰看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簡直是空中樓閣

謝長廷此次回臺又說,如果比大陸晚開放日本核食,會讓挺臺的日本政治家沒面子。這是什麼邏輯?對外談判,本乎臺灣利益,豈是要與大陸進行比賽?謝長廷是該顧慮臺灣人感受或日本政治家臉色呢?民進黨對大陸,姿態擺得很強硬,爲何一看到美、日人士腰桿就挺不起來?

萊豬與日本核食,都攸關百姓食安問題。如果開放之後,對臺灣利大於弊,經過科學檢定,做好源頭管理,相信國人未必不能接受,但如果開放了,臺灣什麼都沒換到,反而被迫暴露在食安風險下,臺灣人如何能接受?蔡政府是爲臺灣人民服務?或是爲美日政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