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年男人去哪都要開車啊?!!!
中年男性的快樂,不是在開車的路上,就是在模擬開車的路上。每天開車通勤擁堵 1 小時的憤怒,需要在賽車遊戲裡釋放;平日在城市裡開車寸步難行的憋屈,需要假期去高速公路上馳騁來擺脫。
“男人至死是少年”。縱使頭頂微禿,肚子稍鼓,也摁不住他們內心那股蓬勃的少年意氣。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在他們對於“開車”的熱愛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去哪都要開車,無論遠近也要開車,無論路況如何複雜多變,他們都願意手握方向盤,親自駕馭。
揹負太多,忙碌太久的中年男性,在車輪的滾動中,彷彿找到了逃離現實重壓的短暫出口。與風競速,與路對話,每一程都成爲了心靈的一次洗禮。自駕,拯救了多少男人的中年危機。
開車,對於中年男性
意味着什麼?
車,難道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或通勤必須嗎?不,當駕駛超越了簡單的通勤範疇,它便化身爲探索生活樂趣的鑰匙,也早已蛻變爲中年男性生活的“第三空間” —— 一個介於家庭與工作之外的自由領域。它不僅是物理上的移動載體,更是中年男性心靈得以釋放與休憩的避風港。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開車滿足了中年男性
速度與激情的想象
方向盤握在手裡的感覺,自由得像飛翔的小鳥;腳踩油門時的那一刻,如同啓動了內心的引擎;開車時勇往直前的樣子,像極了堅定逃向新世界的電影主角,把過去的煩惱和困擾全部甩在後面。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駕駛行爲可能與尋求刺激和冒險的心理需求有關。每次暢快的加速,每次精準的過彎,都能讓駕駛者體驗到腎上腺素的激增。心理學家 Zuckerman(1979)提出的感覺尋求(Sensation Seeking Theory)認爲,人類天生有探索和追求新奇刺激的傾向。開車可以滿足人們對冒險和新奇體驗的需求,特別是在探索未知區域和發現新風景時,這種體驗會激發愉悅感和滿足感。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同時,冒險行爲不僅是爲了尋求刺激,還與自我實現有關。通過駕駛,個體能夠展示自己的駕駛技能和勇氣,從而獲得自我價值感。這個自我實現的過程能夠增強個體的自信心,滿足內心深處的成就感。
開車讓中年男性
產生了愉悅與滿足的感受
油門踩下的瞬間,車輛幾乎即時響應,帶來加速的快感。這種即時反饋機制滿足了人們追求即時滿足的心理需求,增強了駕駛的吸引力和樂趣。
從生理角度來看,駕駛行爲與大腦的獎勵系統密切相關。當人們在駕駛時,很容易進入一種“流動”狀態,這是一種完全沉浸於當前活動的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流”。在這種狀態下,大腦會釋放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產生愉悅感和滿足感。這種感覺反過來又會增強個體對駕駛活動的興趣和依賴。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開車時,迎面的風帶來的舒適感也是一種愉悅體驗。有研究指出,適宜的風速和涼爽感能夠有效提升個體的身體舒適度 。同時,風帶來的涼爽感能夠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這有助於身體放鬆並降低心率,從而使人感到更加放鬆和愉悅 。迎面的風往往讓人聯想到開放的空間和自由的感覺,這種聯想可以提升個體的心理愉悅感 。尤其在開車時,這種自由感和開放感能夠增強駕駛者的心情,讓人感受到一種無拘無束的輕鬆和愉快。
獲得了力量與掌控的釋放
坐進駕駛座的那一刻,車輛瞬間蛻變成個人空間的完美延伸與力量的無限放大。我們彷彿穿上了鋼鐵盔甲,操控着這部大型“玩具”,在每一次精準的轉彎和果斷的超車中,盡情釋放着對力量與掌控的渴望。這份由鋼鐵與橡膠構建的賽博朋克幻想,將中年男性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維度:車輛不再僅僅是冰冷的機械堆砌,而是化身爲身體與意志的延伸,與他們的心跳同頻共振。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的軀殼彷彿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不再脆弱易碎。它成爲了我們抵禦外界衝擊與撞擊的堅固盾牌,讓我們在馳騁的道路上擁有了承擔風險的勇氣與自信。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根據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人類內心深處對自主性和自我掌控的渴望是與生俱來的。手握方向盤,駕駛者能夠直接控制車輛的行駛方向和速度,無論是加速、減速還是轉向,每一個動作都源自於內心的決定與意志的驅動。這種對環境的直接掌控感,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於自我實現的渴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與解放。研究顯示,駕駛者在操作車輛時的自主性和掌控感可以增強其情緒調節能力,從而緩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
對於中年男性而言,職業生涯的壓力與家庭責任的重擔常常讓他們感到疲憊與無力。而開車,似乎爲他們內心的煩躁與憋屈找到了一個出口,有電話可以不聽,有消息可以不回,有話茬可以不接,只需一句“在開車,不方便”,便足以讓他們暫時擺脫那些不想面對的事情,沉浸在駕駛帶來的純粹快樂之中,而這段時間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就像熬夜一樣。車是什麼?是掌控,是力量,是自由,是釋放,手握方向盤的人決定方向。
擴大了生活與自我的半徑
不開車的出行,選擇受限,計劃先行,意外往往意味着歸途;而開車的出行,則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往無限可能的大門,極大地拓寬了人們的活動半徑,使得“遠方”不再遙不可及。開車,不僅是簡單的位移,更是擁有了隨時停下、隨時出發的權力,這份自由讓旅途充滿了未知與驚喜。
在車輪的驅動下,我們掙脫了軌道交通的既定路線與時間的束縛,擁有了探索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條街道的自由。無論是穿梭於繁華的都市中心,還是駛向靜謐的郊外小鎮,亦或是跨越山川湖海,追尋心中的詩與遠方,開車都讓我們能夠隨心所欲地規劃自己的行程,享受每一次出發的期待與到達的滿足。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更重要的是,開車出行讓中年男性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感受。在獨自駕駛的旅途中,可以暫時放下生活的瑣碎和工作的壓力,讓思緒隨着車窗外的風景自由飛翔。這種心靈的放鬆和沉澱,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認識自己,進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因此,開車不僅僅是一種出行方式的選擇,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有一種風景,只來自駕駛位。
結語
對於許多中年男性而言,無論是真實駕駛還是模擬開車,都成爲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不僅僅是出行的方式,更是情感的寄託、壓力的釋放和快樂的源泉。在這個過程中,中年男性找到了與自己對話、與世界和解的方式,也重新定義了屬於他們的快樂與滿足。
參考文獻
[1]湯姆·範德比爾特.開車心理學.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Fanger, P. O. (1970). "Thermal Comfor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3]Kaplan, R., & Kaplan, S. (1989). "The experience of natur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4]M. Nijboer, J. Borst et al. “Driving and Multitasking: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Dangerou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6).
[5]Ahmad Adnan Al-Tit. “The impact of drivers’ personality traits on their risky driving behaviors.” (2020). 498 - 509.
策劃製作
作者丨蘇靜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審覈丨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策劃丨符思佳
責編丨符思佳
審校丨徐來、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