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超融合成了衆多行業追捧的數字化架構?

超融合是一種基礎設施架構或解決方案,它集成了虛擬計算資源、存儲設備、網絡等多個關鍵組件於一體,並由軟件定義和集成化管理。在這樣的架構環境中,同一套單元設備中不但具備了計算、網絡、存儲和服務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而且多套單元設備可以通過網絡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向擴展(Scale—Out),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超融合系統通常包括服務器節點、虛擬化平臺、存儲設備和網絡交換機等,它們緊密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個單一的、易於管理和擴展的整體。超融合系統提供了簡化的部署和管理過程,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性能,並且可以通過集中化的控制面板來管理整個系統。

IDC 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超融合市場同比增長 3.2%,市場對超融合系統解決方案的需求依然強勁,推動中國超融合市場在未來 5 年保持 7.2% 的年複合增長率,遠超傳統存儲陣列;2027 年,超融合市場規模將達到近 31 億美元。

唯快不破的數據大爆炸時代,超融合應運而生

如今,我們已經步入了數據大爆炸的時代,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有着快速、便捷部署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超融合成爲這些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一個重點思考方向。

根據IDC 針對IT用戶的調查結果顯示,核心數據中心支持的商業智能化,包括數據分析、物聯網、安全應用和大數據業務,以及數字化優先、流程和運營優化將工作負載推至邊緣位置,都推動了中國超融合市場的增長。

青雲科技雲易捷產品經理曹振對鈦媒體表示,超融合架構目前已經深入滲透到各行各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被各行各業廣泛應用。

以工業、製造業爲例,工業互聯網作爲當下中國重要的數字技術發展方向,是推動製造業的優化升級、加快數字化轉型,以及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曹振表示,一套全棧+信創+雲原生+工業級的技術底座是工業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一套技術底座可以完全通過超融合架構來逐漸升級打造。以超融合架構爲技術底座,適配國產信創設備,原生集成容器雲平臺,適應業務系統微服務轉型。最後介入中心雲,實現統一的總部到分部管理。”曹振如是說。

三大優勢,滿足當下企業數字化訴求

而超融合架構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僅是“冰山一角”。超融合憑藉自身架構的優勢,在多個行業都值得被廣泛應用。

總結超融合架構優勢不難看出,超融合具備提高數據處理速度、優化性能、降低成本等三大核心優勢,而這三個優勢又恰恰滿足了當下企業數字化的訴求。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包括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流數據等。超融合架構通過將計算和存儲資源整合在一起,實現了數據的快速處理和高效訪問。

以滴滴出行爲例,滴滴出行在數字化轉型中採用了深信服的超融合產品和服務。通過將多個業務系統整合到一個平臺上,滴滴出行實現了資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同時,超融合架構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也保障了滴滴出行的服務質量。例如,在春節等高峰期,滴滴出行可以通過超融合平臺快速擴展資源,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其次,超融合架構將計算、存儲等資源整合在一起,實現了資源的動態管理和分配。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靈活地分配系統資源,從而提高系統性能。

以邵峰水泥集團爲例,邵峰水泥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用了青雲科技雲易捷超融合架構,快速搭建了一套雲就緒特性的超融合平臺,承載了專家優化、生產數據連接、智能物流等業務系統,初始規模爲3融合節點,後期可平滑升級擴展,並且底層IT架構具有升級特性,可穩定升級到全棧企業雲,且全棧企業雲與分支雲易捷還可以產生聯動,組建具有分佈式雲特性的形態。

系統性能的提升除了在水泥行業得以顯現外,對於金融業也有着重要的提升。中國銀行在數字化轉型中採用了某服務商的超融合產品和服務。通過將計算、存儲和網絡等資源整合到一個平臺上,中國銀行實現了快速部署新應用和服務的目的。同時,超融合架構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也爲中國銀行帶來了更多的業務機會和發展空間。例如,中國銀行可以通過超融合平臺快速推出新的服務產品,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超融合架構將計算、存儲等資源整合在一起,減少了設備數量和空間佔用,從而降低了IT基礎設施的總體成本。此外,超融合架構還提供了自動化的管理維護功能,減少了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同樣以邵峰水泥爲例,曹振表示,除了IT彈性升級的需求外,邵峰水泥有着運維難的痛點,“以前IT平臺是計算、存儲、網絡分開管理,一旦遇到運維故障,需要管理員分別登錄不同的管理平臺進行問題排查,整個過程是在是麻煩,無形增大了業務停機的時間週期。”曹振指出,“而超融合的架構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讓企業運維管理成本降低。”

超融合是一塊“大蛋糕”

綜上,超融合架構已經成爲如今越來越多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重要的技術支持。

而企業對超融合架構的青睞也讓衆多科技服務商在此深耕佈局,國際上包括Cisco、Dell、HPE、Nutanix、VMware等在內的衆多龍頭企業均在超融合領域有較強的競爭力,立足國內,包括華爲、聯想、深信服、浪潮、青雲科技、安超雲等在內的衆多雲服務商也都有相關產品佈局,可以說,超融合對於這些科技服務商而言是一塊“大蛋糕”,所有廠商都想分一杯羹。

據IDC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超融合整體系統市場規模達到 62.48 億元人民幣,此外,超融合軟件市場佔有率明顯上升,市場規模達到 8.11 億人民幣,接近 13%,推動整體超融合市場保持平穩增速。這個增速雖然不算太快,但從近年來的數據不難看出,超融合市場一直在有序的增長。

而隨着越來越多行業對於超融合架構的“認可”,採用超融合架構進行數字化轉型,也讓超融合的市場“蛋糕”更大,進而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廠商佈局。曹振對鈦媒體表示,以青雲科技雲易捷超融合用戶羣體來看,目前主要行業用戶有製造業&民營企業:煤礦/水泥廠/高鐵/高速。醫療行業:二級、三級(甲/乙);金融行業:農信社&民營銀行等。

不過,企業在應用超融合架構進行數字化轉型時,也有兩個需要注意的因素。

一個是,企業要根據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超融合解決方案。在選擇時,需要考慮產品的性能、可靠性、兼容性等方面。

另一個是,要時刻關注業務需求的變化和發展趨勢,並保持超融合架構與業務需求的匹配。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滿足業務需求,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