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要營造器官捐獻光榮的社會氛圍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楊林宋 趙苑旨)5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4部門發佈了《關於促進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近5年力爭實現每年度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增長超過10%,力爭5年內實現全國每百萬人口捐獻率達到8的目標。

“沒有器官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5月23日,武漢大學移植醫學中心器官獲取與分配(OPO)科主任、武漢大學中南醫院OPO科常務副主任周威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此次《意見》的發佈,更加細化了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健康發展的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爲工作的規範開展指明瞭方向。同時,強調了要加大人體器官捐獻科普和宣傳力度,積極營造捐獻光榮的社會氛圍。

“我國自2010年試點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以來,目前年捐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國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PMP)偏低,器官移植供需缺口依然很大。”周威表示,很多老百姓對器官捐獻缺乏瞭解,歸根到底是知識、理念普及不足,這項事業的全面鋪開還需要多部門、多系統聯動,最終落腳點是老百姓觀念的轉變和全社會的參與。

《意見》明確,各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合作,建立會商機制,共同研究制定相關政策,相互通報工作信息,聯合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志願服務、表揚獎勵等活動,推動人體器官捐獻系統性多學科協作機制的建設,形成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合力。

“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爲例,在湖北省衛生健康委、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等部門的指導下,醫院聯合當地衛健、紅十字會系統逐個縣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源頭培訓活動,捐獻理念和知識的普及也讓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並支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周威介紹,在臨牀工作中,經常可以遇到器官捐獻者生前做過器官捐獻登記或者家屬是器官捐獻志願者,且這一比例在逐年升高。同時,越來越多的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和已做過器官移植的患者登記成爲器官捐獻志願者。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可能他們曾經淋過雨,所以會爲別人撐把傘。”周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