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中國如何不怕捱罵

社評

新疆棉在國際社會被污名化,大陸百口莫辯,任由國際媒體醜化,引發一些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抵制,因而造成大陸民粹情緒的累積,終於釀成杯葛西方知名品牌活動,卻又進一步增加西方世界對大陸的反感。這一連串負面螺旋循環,不能不說是大陸國際宣傳失利,也是全球經貿全球化發展的損失。中國大陸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電視臺主播白巖鬆日前在大陸「兩會」上指出,中國已進入「捱罵」的時代,確有先見之明。

建立國際性影響力媒體

2019年香港反修例活動時,西方媒體就大量報導,爲攬炒的暴力行動包裝,對於港警與市民所受到的傷害卻不聞不問,情勢嚴峻到幾乎動搖香港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這次針對新疆維吾爾族人權的負面報導應是記者追求新聞真相的專業表現,但個案被當成全貌,又經過政治操作,因而造成嚴重影響。國際媒體活動能力不僅是文化力的展現,更是國際關係學者所謂的「軟實力」,在國家競爭中,重要性不輸軍事、政治等硬實力。由媒體活動能力與信賴度所構成的國家話語權,不僅牽涉到國際宣傳,更是一種非傳統的國家安全力量,不可等閒視之。

要解決白巖鬆提出來的問題,不能用阿Q精神勝利法,關起門來罵一句「兒子打老子」消氣,爭取話語權更不是揭疤扯皮的鬥嘴。首先,話語權必須言之有物,必須將話語權的追求提升到對話而非對罵的層次,甚至是文明價值的對話,政治文化、治理模式的對話。西方文明基於一神化普世宗教的信仰,常常自認把握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很容易忽略甚至輕視各地區、各民族在普遍人性上發展出不同的文明與價值,在實踐的道路上也有歧異。中國有「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雖然與西方民主不同,在實踐上也有繼續發展的必要,但並不妨礙中西文明的互相學習與對話。而大陸也應該自信地更大幅度開放學術自由,豐富理論研究,讓話語權的內容更具有說服力。

國際話語權的管道就是全球性媒體,中國大陸與西方的主流價值、政治制度不同,難免受到排擠,但國際上非西方國家建立國際性媒體的例子也不是沒有,例如阿拉伯世界的「半島電視臺」與俄羅斯的「今日俄羅斯」都是很成功的案例。

爭取話語權平等對話

1996年由卡達王室出資成立的半島電視臺,在30個國家建立了自己的記者站,向世界提供阿拉伯世界的全球觀點。「今日俄羅斯」是一家俄羅斯國營電視臺,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6億觀衆;在美國,它擁有8500萬用戶羣,這是繼BBC新聞之後收視率第二高的外國新聞頻道,在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上,「今日俄羅斯」也是最受歡迎的新聞頻道之一。

大陸在國際電視頻道的起步較晚,主要是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CGTN成立於2016年,前身爲中央電視臺外語國際頻道,直屬國務院,受中共中宣部領導。由於重點放在對外宣傳,新聞性質較低,對國際新聞的關注度不高,所以無論在規模與影響力上遠遠不及前述兩家電視臺。北京有必要重新評估CGTN的角色,先建立新聞的公信力,纔能有效傳達中國的世界觀建構中國大陸與國際平等對話的平臺。

大陸向來認爲「外事無小事」,對於涉外事務十分謹慎,有時過於小心翼翼反而失去主動性與靈活性。像這次的新疆棉事件,爭議早已出現,陸方或許認爲證據牽強,不值一顧,又或許認爲內政問題不容外人干涉,總之,在溝通意識與反應速度上都有商榷之處。等到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用「種族滅絕」字眼,逐漸引起更大的國際關注,西方國家陸續加入抵制,星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蓬佩奧可能有他的「種族滅絕」定義,但就字詞的表面意涵,用「種族滅絕」形容大陸的新疆政策確實過當,大陸大可儘量讓真相還原。

從香港與新疆的例子來看,光是「歷史耐性」是不夠的,充實話語權的內涵與管道、更加透明開放的訊息披露以及靈活多元的外交反應,在這個詭譎多變的國際環境日顯重要,這樣才能穩住話語權,不怕捱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