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澤倫斯基 護不了國的救國英雄
旺報社評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逾1個月,生靈塗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奮勇領導抵抗,勇氣備受世人稱道,演講更讓世人動容。他陸續在英國、加拿大、美國、德國、日本國會發表演說,爭取支持,無不悲壯而感人。他的演說內容都是爲該國量身打造,切合國情,頗能打動人心。
他對英國國會的演說引述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二戰時對德國納粹的宣戰名言,「我們將在海上、空中戰鬥到底,我們將繼續爲我們的土地而戰,不惜一切代價。我們將在森林、在田野、在沙灘上、在街上戰鬥。」展現了烏克蘭奮戰到底的決心。他還引用英國文豪莎士比亞戲劇作品《哈姆雷特》的名句「生存還是毀滅(to be or not to be)」,答案當然是生存。他堅定禦敵的決心頗有震撼力。
他很能運用同理心喚起各國人的切身感受,在加拿大國會演說,他採取「將心比心」話術,要加拿大人思考,如果溫哥華或多倫多等城市遭到襲擊是何等情景?「想像一下,每個人在凌晨4點開始聽到炸彈爆炸聲響」他對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說「賈斯汀,你能想像你和你的孩子聽到所有的劇烈爆炸聲嗎?……這是我們生活的現實。」
他在美國國會演說援引珍珠港事件和911恐怖攻擊,「當邪惡試圖將你們的城市、獨立領土變成戰場,當無辜的人受到攻擊,是從空中攻擊,就像沒有人預料到的那樣,你無法阻止它,我們的國家每天都在經歷同樣的事情」。他也引用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我有一個夢」的講詞,並修改成「我需要一個夢」:「我需要保護我們的天空,我需要你的決定、你的幫助,這和你聽到『我有一個夢』這句話時的感覺完全一樣。」他用這個話語表達設立禁航區的訴求。
他在德國國會演說同樣訴諸德國人的歷史記憶:「我們被一道牆隔開,不是柏林圍牆,是歐洲中部介於『自由與不自由』的一道牆,隨着每一顆落在烏克蘭的炸彈、每一個沒有做出的決定,讓這道牆越來越大。」面對俄羅斯的炸彈和飛彈正從天而降,他引述已故美國總統雷根的名言向德國總理喊話:「親愛的蕭茲先生,推倒這道牆!幫助我們結束這場戰爭」。他透過視訊對日本國會發表的演說同樣感人,日本政要聽他的演講,讓日本人更加確信「堅決反對用武力改變現狀」的價值觀已經成爲了不容置疑的正義。
澤倫斯基的喊話直指人心,感人肺腑,但所能獲取的支援侷限在道義層次,直接軍事支援闕如。烏俄開戰之初,美國等北約國家搖旗吶喊,一副力挺到底的模樣,西方主流媒體喜獲複製好萊塢的英雄主義敘事,多將澤倫斯基捧成救國英雄,英勇不屈的偉大情操令人敬佩,他的言行也超人意表的出色,所以英雄崇拜之情溢發炙熱,CNN形容他「就像西方的道德良知」。然而,他在戰爭爆發之後的傑出表現終究不敵國際的殘酷現實,歐美都被普丁嚇倒了,人人口頭聲援,實際都作壁上觀。
澤倫斯基確是英雄,卻是個悲劇英雄。他從競選、執政到陷入戰局,演說與表演能力高人一籌,極具民粹魅力,但國策方針錯誤。西方國家或基於意識形態,或爲了遏制俄國,任他挑戰強權底線,臨戰仍強硬到底,只呼喚外援卻不圖緩解危機。俄軍入侵後,美歐同情烏克蘭,但忌憚與俄羅斯作戰。他每一喊話都戳痛了美歐國家的道德痛點,但都愛莫能助。
烏克蘭處境可悲,國家落此地步,譴責俄國暴行之外,是不是也要檢討政治領袖缺乏戰略遠見與定力,被西方國家灌了迷幻藥而無法自拔,又爲了遂行選舉民粹而迎合並煽惑反俄激情,致使普丁殺機更炙,而造成大災難。事理很明顯,身處強權地緣衝突不穩定地帶的國家,一面倒向一方,必然成爲另一方的眼中釘,所以必須尋求平衡,在東西方之間扮演橋樑角色;不幸爆發戰爭之後,也要通盤考量戰禍損害、國家重建、議和條件、國家及領袖尊嚴,在平衡點上尋求妥協,若只知頑抗到底,是否將使國家損害與人民災難變得更加深重?沉浸於澤倫斯基演講魅力之餘,必須深思權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