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大陸整改不能解讀爲二次文革
社評
大陸高調宣示「共同富裕」政策,緊接着發佈一連串整頓網路巨頭、娛樂明星、教育培訓的行動,外界嗅到不尋常的訊號。此時一位非官方作家李光滿撰寫的文革式檄文,同時被多間官媒轉載,「二次文革」疑雲頓時籠罩兩岸輿論場:改革開放的大方向真的要改變了嗎?
爲何拿關鍵人物開刀
事實上,這一波輿論風潮只不過再次詮釋了什麼叫做「完美風暴」。近期大陸官方對一些行業、領域的重手整頓,既有服務於最高層政治的考量,也有自主性、偶發性的政治動作,但因爲在短時間內同時發生,輿論效應相互影響、疊加,再加上躁動民粹勢力的操作,才形成了外界對「二次文革」的猜疑。
大陸雖具有清晰的以黨領政體制,但其龐大又複雜的特性不容低估。唯有抽絲剝繭,根據事件的不同性質和動機,切分成不同面向進行觀察、解讀,纔不會「眉毛鬍子一把抓」做出主觀的臆斷。可以從三個層次來判斷目前大陸政經動向:
第一,從中共執政基礎面向看,大陸近期對娛樂圈及其背後資本力量的整頓,是爲了確保明年黨代會絕對安全的「剪裙邊」動作,此舉放諸中共黨史並不鮮見。過去20多年來,大陸「燒錢至上」的娛樂圈有資本大鱷操盤,大鱷背後盤踞着複雜的權力關係網,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中共高層政治情勢雖向來諱莫如深,但透過周永康、令計劃等數個經典案例可看出,從外圍開始「剪裙邊」,再直戳最終對象,基本上都是慣常操作。
大陸對娛樂圈、資本界「關鍵人物」的開刀,或許要從新一輪中共政治菁英更迭的大背景下理解,才能看清其背後的動機與目的,由於事情仍在演變中,還需要更多觀察才能判斷。至於針對個別「逃稅」藝人的處罰、清理所謂「飯圈」和「娘炮文化」等,大多都是主管部門的日常業務,過去也有「限娛令」、「禁韓劇」或封殺某明星等政策,只不過上述舉動放在今天的背景下,才被外界賦予過多政治意味。
第二,從大陸「政府/市場」或「國家/社會」關係面向看,大陸「共富論」確實將深刻影響未來30年大陸經濟社會走向,但這並不會逆轉改革開放、鼓勵民企的方向。
首先須注意到,中共強調「共富」的重要切入點,是遏制大陸滑向「金融資本主義」危機,最重要工作是控制資本擴張,全面扶持從事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以此帶動就業和經濟成長。北京從歷史經驗中警覺,若因金融資本壟斷導致產業空心化,大陸會很難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同時大陸也不認同北歐式高福利社會的可行性,故大陸未來發展之路必須同時繞過「美國化」與「拉美化」兩種不利模式。
大陸輿論的分量有別
大陸勢必更依靠國家、行政的力量主動介入經濟成長與財富分配,這與江澤民、胡錦濤時期「宏觀調控」(即行政手段屬於輔助性)的理念逐漸分岔。不過,大陸此舉並非恢復計劃經濟體制,更不是迴歸毛時代的公有化,而是以政府力量引導金融資本回歸實體經濟,以充分的高品質就業擴大中產階層。這也是爲何習近平宣佈將原有大陸「新三板」升級爲「北京證交所」的原因。
第三,從中共意識形態的面向看,近年大陸官方的宣傳論述的確受到民粹的影響、滲入,但內部糾偏機制仍然存在。以此次李光滿「文革檄文」爲例,該文雖被多間大陸官媒轉載,但需注意上述刊文平臺並非是正式的報紙、通訊社或紙本雜誌,而是官媒的網路版,這在大陸輿論的意義和分量是完全不同的,不宜輕易解讀爲「二次文革檄文」。《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很快就公開質疑此文,再加上之前大陸左派輿論討伐的「網紅醫師」張文宏也很快被管控,說明至少大陸自上而下有糾偏的意識和能力。
大陸的硬實力雖達巔峰,但對內面臨經濟轉型壓力,對外受到美國和西方前所未有的警惕和遏制,的確考驗大陸領導層的格局與智慧。未來何去何從,兩大指標是關鍵:一是明年二十大,年富力強的新梯隊能否圍繞「習核心」制度化有序更替;二是中美關係能否維持競合併存的基本格局,鬥而不破、有限合作。若能做到這兩點,大陸即可渡過險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