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創造兩岸第1.5層建設性管道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透露,考慮有條件縮短已施打疫苗入境旅客居家檢疫時間至7天,大陸疫苗有望在認可範圍內,希望爭取在6月成行,大陸涉臺媒體一改以往的批判嘲諷,很快做出正面報導。結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在福建釋放的「通、惠、情」對臺訊號可以判斷,恢復兩岸民間交流應是今年雙方政府的共同目標,這也形成兩岸執政者相向而行的第一步。
恢復民間交流是共同目標
兩岸民間交流的恢復,看似是一方或者雙方政府宣佈政策鬆綁就可以辦到,但所有人都能感覺到,在錯綜複雜的兩岸政治氛圍下,恢復民間交流「知易行難」,過程中會面臨各種觀念分歧、標準差異、互信不足以及各自民粹壓力等種種阻礙。一旦處理不善或爆出突發意外,縱使雙方都有心,都有可能令之前艱難積累的善意付之一炬。
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兩岸應該秉持「穩健互諒、有序分階段、先單邊後雙邊」的理念,在保證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恢復兩岸人員交往。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兩個層次:第1層是兩邊政府可以主動做、單方面做,基本不需要溝通協商的部分;第2層是兩邊需在既有協議機制下或授權機構展開溝通後,共同推進和解決的部分。時間緊迫,正如陳時中所預計,兩岸在今年6月就應該做好第1層工作,爲第2層涉及事務性的溝通協商打好基礎、創造善意互信氛圍。
對蔡政府而言,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在3月19日首次宣佈恢復大陸商務人士來臺後,清明節前應該首先儘快鬆綁對來臺探親的限制。畢竟這部分受影響羣體的需求最爲強烈,但檢疫容量並不大,臺灣完全可以承受。同時,開放持居留證和人道簽證的大陸人士來臺,陸委會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完全可以「技巧性」地將上述措施的生效日期安排在對外國籍人士之前,這無疑可以傳遞給陸方「兩岸一家人」的訊號。
其次,交通部應該儘快重啓對兩岸客貨運航點恢復的評估,陸委會和指揮中心不應再設置任何防疫或政治障礙。早在去年6月就傳出交通部擬鬆綁兩岸客運航點限制,至少讓「載貨不載客」的兩岸航線先恢復起來,但一方面指揮中心不同意,另一方面陸委會也礙於當時兩岸及中美緊繃情勢,未能批准。沒想到這一拖就是大半年。大陸早就控制住疫情,境內產能全線恢復,目前兩岸客運完全不能滿足現實的經貿需求,且近日深圳臺商致信陸委會、海基會要求兩地復航,蔡政府沒有理由再拖延或拒絕。
朝春暖花開目標相向而行
由於去年以來,疫情下大多數的兩岸人員交流管控政策基本上都是由我方提出,大陸對臺灣民衆登陸始終「敞開大門」,除了14日基本隔離外並未額外設置政策障礙。因此,當蔡政府有心逐步鬆綁兩岸交往,且原本持強硬態度的指揮中心亦願意配合承認大陸疫苗,那麼大陸一方面在公開表態上應予以客觀正面的肯定,另一方面則需要在一些相關領域的措施上同步做出調整。
例如蔡政府若推動「打疫苗減7日」的居家檢疫新政,並承認大陸國藥、科興等疫苗施打紀錄,那麼大陸是否可以在上海、江蘇、廣東、福建等較多臺商臺胞的省市,同步試點在抗體測試基礎上,對入境的臺灣民衆採取「打疫苗減7日」的安排呢?這不僅可以體現出兩岸同步恢復人員往來的善意和默契,也變相鼓勵更多在大陸工作、生活的臺灣民衆打疫苗,反過來更以事實向臺灣社會證明大陸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恢復航線、認可疫苗、縮短隔離,這是兩岸恢復民間交流的三大指標,也是兩岸從「第1層(單向鬆綁)」到「第2層(雙向溝通)」恢復良性互動、從破冰到融冰的必經之路。民進黨不會接受「九二共識」這4個字,大陸也不可能向蔡政府妥協,兩岸官方、準官方互動遙遙無期,這就需要創造「第1.5層」的建設性管道。
「第1.5層」的建設性管道應包含2個部分:第一是兩岸二軌智庫的直接對話,傳遞彼此最準確、權威的訊息;第二是兩岸授權下的專家論壇。不久前大陸曾舉辦了兩岸防疫視訊交流會,陸方衛健委高級別專家與會,但遺憾臺方受邀者「偏藍」,代表性有限。
疫情爆發後,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下的訊息交換機制一直暢通,雙方可利用這個管道,促成一場兩岸官方授權下的疾管專家視訊對話,對疫情下如何恢復兩岸往來展開討論。如果得以辦成,標誌着兩岸有望走出疫情下的封鎖與對立,朝「春暖花開」目標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