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求職者衆生相!“零業績”銷冠、“高淨值”羣演……
僞造履歷,反向“畫餅”
他們最擅長的是時間管理
同時在多家公司任職的
“完美”求職者
如何讓上海300餘家企業落入圈套?
請看這份
“職業騙薪羣體”調查圖鑑
《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特別節目報道
“完美”求職者衆生相
——上海首例特大團夥
職業騙薪案始末
上海,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訴說着發展與機遇。在灰色地帶,一個新興犯罪羣體讓300餘家企業始料未及,被騙金額高達3400餘萬元。
一羣始作俑者,他們履歷過硬、穿着光鮮,儼然社會上流的精英;他們舌燦蓮花、侃侃而談,最擅長的是時間管理,一個月能同時在數十家公司任職;他們的身後是一個巨大的“羣演”市場,配合着他們演出“畫餅”,讓老闆們心花怒放。
這就是行走在社會邊緣地帶的“職業騙薪人”。
記者對這一羣體展開了調查,揭開上海首例特大團夥職業騙薪案始末。
炙手可熱的“銷冠”
故事要從一份錯發的文件說起。
2022年11月底,某公司員工楊某某向財務發送報銷文件時,不小心誤發了與其他公司的勞動合同解除協議。該公司立刻報警,同時與另一家公司聯繫,由此案發。警方調查發現,2020年以來,楊某某先後入職了27家公司,最多同時在職12家公司,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零業績”。
同時在多家公司工作的“分身謎題”令人費解。由於案件形式新穎、作案手法隱蔽,上海市浦東新區檢察院當即成立專案組提前介入,圍繞案件的定性和取證問題,引導偵查,順藤摸瓜發現還有其他互相幫助的團伙成員。他們,被稱爲“職業騙薪人”。
“職業騙薪人都有一套標準的人物畫像。”專案組成員、上海市浦東新區檢察院普通犯罪檢察部檢察官石瑋深入瞭解後,總結了一些典型特徵。
他們通常會編造令人心動的簡歷——金融行業的長期從業經歷、優秀的教育背景、極高的銷售業績等等,將自己包裝成炙手可熱的“完美求職者”;他們提前蒐集各類企業的資料,優先選擇管理鬆散、考勤不嚴格的企業作爲犯罪對象,用所謂的“高淨值客戶資源”給公司老闆們“畫餅”。
老闆們以爲自己招來的是“銷冠”,沒想到入職後卻是“零業績”。除了騙取底薪之外,職業騙薪人也通過各種方式藉機“薅羊毛”——找藉口報銷各種發票、自購基金騙取提成,甚至打起了樣品的主意。“我要把樣品寄給客戶嘗一嘗,有希望帶來幾千萬的訂單!”聽到這樣的辯解,石瑋都忍不住搖頭。
深陷困局的企業
“真是倒黴了,原來招了一批騙薪的人,怪不得一直沒有業務進展。”陸家嘴某金融公司HR胡女士對記者吐槽道。此前她曾無意間看見一份陸家嘴地區的網傳“職業騙薪人‘黑名單’”,驚訝地發現這些名字竟然和本公司入職的員工高度重合,招了一批人只有一個是普通職員,其他的都是職業騙薪人。記者在該公司走訪時看到,現場空着數十個工位,因爲老闆被騙後遭到同行恥笑,好幾個月都不敢再招聘開拓市場。
一些企業發現後想辭退這些職業騙薪人,但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騙局被戳穿後,他們一般並不心虛,反而會先威脅HR,“你們把關不嚴才讓我入職,大不了魚死網破”。更有甚者,相約上門鬧事,或通過仲裁等手段強勢討薪。許多企業爲了公司形象只能花錢免災,息事寧人。
“大多數被害企業負責人提到職業騙薪人,都是深惡痛絕。”談到被害企業的境遇時,石瑋深感痛心。辦案過程中,她曾接觸20餘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發現很多人是懷抱着對清朗營商環境的期許來尋求發展、開拓市場,卻因爲制度管理漏洞等種種原因被犯罪分子鑽了空子,發展信心遭遇了致命的打擊。有的被害企業原本就經營狀況不佳,被騙後更是雪上加霜,導致銷售系統崩潰乃至倒閉。
一邊是屢屢得手的“致富神話”,一邊是血本無歸的受騙企業……當市場規則被破壞,“破窗效應”更讓人擔憂。被侵害的企業範圍從一開始的金融私募行業,逐漸發展到實體銷售行業等等。上海共有300餘家企業被騙,損失金額高達3400餘萬元,其中私募基金、資產管理、影視投資等行業是重災區。300餘家企業始料未及,被騙金額高達3400餘萬元。
罪與非罪的邊界
職業騙薪到底如何認定?正如許多被害企業負責人都未發覺被侵害一樣,有的職業騙薪人也辯稱自己並未實施犯罪。有人甚至會問,如果上班“摸魚”沒有做出業績,是否也涉嫌犯罪?
對此,專案組成員、浦東新區檢察院重大犯罪檢察部副主任薛鬆認爲,衆多的犯罪嫌疑人在長達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採用同樣的手法、同樣的套路,對衆多公司實施騙薪行爲,形成了套路性、職業性,已經構成詐騙罪。
與“帶薪摸魚”不同的是,職業騙薪已經形成了灰黑產業鏈。職業騙薪羣體中有專門提供入職資料的騙薪老手,也有互相教授犯罪手段的成員,還有扮演高淨值客戶的“羣演”。更有甚者,“羣演市場”也已成規模。“羣演”頭目會專門招募安排適合的“羣演”,統一話術培訓,助他們粉墨登場,洽談業務,簽署虛假的意向協議書,爭取延長騙薪人在企業的在職時間。
記者多方聯繫,見到了“羣演”頭目朱阿姨(化名)。她退休後生活優渥,時間自由,出於好奇想“出去見見世面”,便接下了“羣演”任務,賺10元一次的“人頭費”。每次“出任務”之前,她都不知道到底要去哪家公司,職業騙薪人有較強的保密手段。
不僅如此,職業騙薪人之間的交流用“黑話”來遮掩真實意圖。比如,他們將作案對象稱爲“盤子”,把暴露身份稱作“點炮”。如果需要相互配合、延長作案時間,那就找人“穩盤”。通過行話交流,職業騙薪人互相分享他們心目中的“網紅盤”,積極跟風前去“打卡”,甚至還會在辦公室裡直接交流如何避雷、打配合、討薪。
面對如此猖狂的犯罪分子,專案組在提前介入時建議公安機關圍繞犯罪嫌疑人“沒打算做、沒有做、沒能力做”的證明思路,以“學歷假”“打卡假”“日誌假”“羣演假”等爲證明要點進行偵查,有效固定職業騙薪的套路性與組織性等相關證據,打消職業騙薪人的最後一絲僥倖。
撥雲見日的正義
層層僞裝的面具被揭下,在法律邊緣“反覆橫跳”的罪犯盡數落網。2023年10月起,上海市浦東新區檢察院以詐騙罪對楊某某等188人陸續提起公訴。截至2024年3月,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以詐騙罪相繼對楊某某等人判處十一年三個月至八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與此同時,在專案組和公安機關的共同努力下,共計追贓挽損2400餘萬元,有效緩解被害企業的資金困境。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能成爲被害企業的常態。爲了真正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辦案組梳理總結出被害企業管理上存在的招聘制度不健全、社保繳納不規範等漏洞,對金融銷售等8個行業的64家單位制發了檢察建議。自整改以來,職業騙薪行爲得到有效遏制,此類惡性事件在這些單位中未再發生。此後,浦東新區檢察院邀請工商聯、人社局、勞動仲裁機構等單位共同商討建立信息互通聯動機制、規範企業招工用工、構建職業騙薪黑名單等問題,促進各方職能部門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
“要堅持胸懷‘國之大者’,心繫‘城之要者’,通過‘小案件’看到‘大民生’。”上海市浦東新區檢察院副檢察長浦雪章表示,要回應好企業家對於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期許,解決好企業所思所欲所盼,有力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社會治理持續深入開展,浦東新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們步履不停。萬里路遙,是他們肩負的責與任。一腔熱忱,是他們前進的擔與當。“不能放縱劣幣驅逐良幣的生態環境,有能力、有態度的勞動者不能被擠佔就業空間!”抓末端、治已病,抓前端、治未病,這是他們心中默默的迴響。
“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是新時代新徵程檢察履職辦案的基本價值追求。如何在每一個案件中堅持“高質效”追求,是檢察機關的新時代考題。最高人民檢察院新媒體、正義網絡傳媒聯合出品《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特別節目,以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還原一線檢察機關更深更實地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聚焦法律監督主責主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履職作爲。歡迎關注!
往期節目
來源: 最高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