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難突圍美改攻供應鏈 4大領域拉齊臺韓日澳 拚製造與陸脫鉤
拜登傳將簽署行政命令,推動與亞太盟友合作,在半導體、稀土等4大關鍵領域建立排除中國大陸的供應鏈。(路透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週在G7(七大工業國組織)線上峰會未取得外交上組建民主同盟應對中國大陸成果,據《日經亞洲》報導,美國可能轉向東亞並專注技術戰。拜登最快本月內簽署行政命令,加強與臺灣、韓國、日本、澳洲合作,在半導體、稀土、電動車電池、醫療產品4大領域打造去除中國大陸化的戰略供應鏈。
拜登未能在G7或慕尼黑安全會議取得想要的結果,主因據傳是德、法反對在聯合聲明中加入針對中國文字,這可能與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爲歐盟最大貿易伙伴、率先從疫情中經濟復甦有關。
據報導,拜登將簽署的行政命令主要內容是與盟國建立起可靠、有彈性供應鏈,強調共享供應鏈資訊和尋求互補性生產模式,在緊急狀況下依然能即時提供重要領域產品,也會確保庫存和額外追加產能。當然,也可能要求合作伙伴減少與大陸貿易。
但此行政命令在各方面可能都有執行難度,或者需要花上數年時間。半導體部分,包辦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晶圓的臺積電、三星,是否完全跟進美國計劃不無疑問。臺積電已經啓動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建廠計劃,但同時在南京成熟製程也擴產;三星在美國擴廠計劃延宕多時,目前以掌門人李在鎔入獄爲由沒有進一步動作,但這家韓國電子巨頭去年增加了在陸高端製造投資,還擴充位於西安的記憶體廠。
稀土部分有賴於與澳洲合作,但大陸掌握全球80%至90%出口量,且對中亞、東南亞、非洲、巴西等地礦源都有涉足,美國、澳洲估計稀土蘊藏量分別佔全球13%、5%,遲不開採也引起北京當局戒心,日前甚至傳出正考慮管制出口,特別適用於國防、航太工業各種磁體中的重稀土,而美國目前有約80%稀土由大陸進口。
電動車方面,中國大陸是世界最大和成長最快市場,電池技術不遜於日本巨頭松下或韓國王牌LG化學,且最大的電動車電池廠寧德時代在市佔率方面領先松下、LG。醫療產品可能是疑問更大的部分,至去年12月中旬,大陸向世界範圍出口口罩超過2000億片,也是主要呼吸機制造商,歐洲或美國沒有陸制醫療用品根本無法對抗新冠病毒疫情。
美國推動半導體水平分工模式取代垂直整合模式,將耗能及污染高、獲利低的製造部份甩給亞洲後,只保留獲利高又不用生產的IC設計等前端產業,現已飽受自身無半導體產製能力所苦。
近期車用半導體短缺導致多家車商停產,連美國國會也注意到此問題。SIA(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日前發函拜登請求加速立法,提供半導體業者經營環境優惠,並藉由補貼找回製造能力,由包括英特爾(Intel)、高通(Qulacomm)等巨頭在內20家公司CEO或高層聯合署名,該信還指出應該搶先發展出3奈米以下節點,以免高度依賴臺積電、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