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虧慘了,招商基金賺麻了?

0 1

買基金不如還房貸

今年上半年的市場行情,可以說是“分化到拉絲”。

ChatGPT、AI概念、中特估,日行千里;消費白馬股和新能源賽道,要死不活。

大盤也在來回震盪,上證指數在3050點至3420點區間反覆調整,既磨人也噁心人。

與股市相對應的便是基金。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除了今年成立的新基金外,在有可比數據的4074只基金產品中,有1773只基金產品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正回報,佔比約4成。

這話是漂亮話,反過來看就是有60%的基金在虧損!

如此“慘烈”的投資收益,讓部分投資者紛紛曬出自己持有三年的基金產品收益,發泄情緒,不少產品跌幅超30%,甚至40%。

要不怎麼說,最後悔的事就是接觸了基金,感覺像詐騙。

還有基民吐槽:三年前斥資50萬元買基金而放棄提前還房貸,是她近幾年最錯的決定。

“還記得三年前的那天,我買了招商國證生物醫藥指數(LOF)A基金。”

如果當時選擇提前還房貸,還能節省將近20萬元利息。

但在鋪天蓋地“買基金能賺錢”的宣傳攻勢下,心動了,將原計劃提前還貸的50萬元悉數投入。

沒想到得不償失,非但沒有拿到預期收益,反而把本金套住了。

到了2023年,行情也沒反轉。

就以這位基民持有的“招商國證生物醫藥指數(LOF)A基金”的情況來看,上半年還虧損差不多30個點。

錯以爲買基金是“投資行爲”,結果是“消費行爲”。

0 2

靠着管理費,一頓就吃飽

雖然買入“招商基金”的投資人虧慘了,但是招商基金賺麻了。

隨着上市公司半年報的密集披露,部分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經營情況也隨之浮出水面。招商基金便是較早披露經營情況的那一批。

從整體的業績表現來看,招商基金的營收、淨利潤增速出現了雙豐收。

營收方面,招商基金的規模擠進前三,達到28.85。而TOP10的基金中,增幅最大的是招商基金,相比去年上半年同期大幅增長了26.65%。相比狂跌24%的天弘基金,簡直是經歷了“黃金年代”。

淨利潤方面,招商基金上半年淨利潤增幅爲21.68 %,增速同樣一騎絕塵。同層次的基金公司,大多是負增長狀態。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投資人大虧,招商基金大賺的情況。

2022年,招商基金權益類產品規模在20億以上的有12只,最高虧26.96%。

具體來看,由百億基金經理人王垠、餘芽芳共同掌舵的招商瑞文A,規模104.69億,過去一年淨值虧損3.65%。

由李佳存管理的招商醫藥健康產業,過去一年淨值虧損25.76%。

由付斌管理的招商盛洋3個月定開,過去一年淨值虧損19.78%。

反觀管理費收取最多的前十大權益類產品,僅一隻產品招商瑞恆一年持有A實現正收益。

其餘產品業績表現均不佳,最高虧損26.96%。前十大產品去年共收取管理費7.68億元,佔收取總管理費的比例達到17.34%。

我們再同期對比一下,2022年上半年,招商銀行旗下的招商基金實現淨利潤9.54億元。

而同樣是有銀行背景,受銀行控股的浦發銀行旗下的浦銀安盛基金實現淨利潤1.88億元,興業銀行旗下的興業基金實現淨利潤1.83億元,民生銀行旗下的民生加銀基金實現淨利潤1.21億元。

從淨利潤表現來看,招商基金上半年的盈利能力遠超其他三大股份制銀行旗下的基金公司,是四大股份制銀行旗下公募中的“賺錢冠軍”。

但是上半年淨利潤最高的招商基金,持有人卻虧損最多。據天相投顧數據,招商基金納入統計的403只產品上半年共虧損約58.84億元。

投資人虧錢,基金公司大賺,簡直成了招商基金的“傳統藝能”。

0 3

招商基金接連踩雷

談起招商基金,人們第一感覺就是這是招商系下屬的一家公司。這個直觀印象確實不錯,目前,招商銀行與招商證券分別持有公司55%與45%的股份。

不過,2002年成立時,這家基金公司最響亮的名頭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當時,荷蘭投資公司持有招商基金33.3%的股份。

2013年,荷蘭投資公司就徹底清空股份,變成招商銀行和招商證券共同持有的基金公司。

目前,招商基金公司旗下有495只基金,其中普通基金475只,貨幣基金20只,基金經理70人。截至2023年5月29日,公司在管資產8020.79億元。

今年上半年,招商基金旗下的主動管理型權益類基金中,共有招商景氣優選、招商藍籌精選等31只基金的虧損規模超過1億元(各類份額合併計算)。

其中,僅招商瑞文混合這一隻基金便虧損近8億。

招商瑞文混合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基金A類份額實現虧損4.99億元,C類份額實現虧損2.96億元,各類份額合計實現虧損7.95億元。

公募基金行業收取的高額管理費與產品業績虧損之間的矛盾在近兩年表現得越發突出。

然而招商基金又是“突出中的突出”,70名基金經理中,有16位在管產品業績近兩年近乎全負,部分人在管規模大幅縮水。

比如蘇燕青旗下的基金,除了5月10日發行的招商中證全指軟件ETF發起式聯接A/C外,蘇燕青旗下已經有14只在管的基金產品。

然而據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5月19日蘇燕青旗下基金近3月來有8只基金處於虧損狀態,近6月來有4只基金有虧損,近兩年來也有4只產品虧損。

虧損對於招商基金來說已是常態。其原因之一就是招商銀行的多次踩雷,精準程度堪稱主動去接雷。

其中最爲知名的就是衛寧健康的爆雷事件。

7月4日,醫療健康信息化服務龍頭之一衛寧健康繼續大跌。緣起7月3日上午開盤前的一條公告給衛寧健康帶來巨大利空——實控人、董事長周煒被茂名市監察委員會實施留置措施。

全市場共有51只基金重倉股名單出現衛寧健康股票身影,合計持有2.11億股,持股數量最多的前10名基金產品中,招商基金佔據半數,而在全部基金持有名單中,依然有超過20只爲招商基金旗下產品。

衛寧健康這一腳雷,招商基金踩得結結實實。

詭異的是,面對衛寧健康這樣拉胯的業績表現,基金公司們倒是“逆流而上”加碼。

2023年公司一季報顯示,招商核心競爭力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在期間迅猛加倉1670萬股,總持倉高達6875萬股,佔總股本比例3.2%,坐穩公司第二大流通股東寶座。

同時,另一個招商系基金——招商3年封閉運作瑞利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也如法炮製,新進2500萬股,位居公司第十大流通股東。

兩者相加,也就是說衛寧健康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招商系基金持倉達到了9375萬股,最大虧損超過1.3億!

普通投資人買基金就是圖個省心,雖說投資有風險但這麼連年虧損,最終這份省心就變成了糟心。

其實這和當下公募基金管理費的收費模式不無關係。每年按固定比例收取管理費的“旱澇保收”,那麼基金不會完全真心爲大衆炒股。

因爲基金的盈利點變成了擴大規模,收更多管理費,而非爲投資人創造更多收益。這讓虧得最多的基金,反而成了賺得最多的基金公司。

基民使勁虧錢,基金使勁賺錢的現象也成了一大奇談。

不妨在現有基礎上給管理費的收費模式做點改變,比如當年度收益率高於某個基準的時候多收管理費,少於基準線的時候少收管理費,虧損的時候不收管理費或者給一個較低的打折費率。

如此,對基金和基民而言都是件好事。

點擊查看硬核財經猛料:

| 金投研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