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印度會是下一個中國?經濟成果分配不均是最大障礙

西方國家過去試圖以經濟成長促使中國改變意識形態的想法過於天真,現在想用印度來取代中國則是同樣地一廂情願。(圖/Shutterstock)

中國與西方國家因地緣政治關係惡化之後,貿易與經濟的爭端亦層出不窮,在將資本與技術撤離中國的過程中,許多西方國家期望能尋找一個可以替代中國的製造業基地與消費市場,其中最受青睞的就是與中國有同樣人口規模的印度。西方國家過去試圖以經濟成長促使中國改變意識形態的想法過於天真,現在想用印度來取代中國則是同樣地一廂情願。

許多認爲印度可以取代中國其實只有一個想法:足夠大量的人口帶來的勞動力資源。印度的確是個大國,2023年4月人口已正式超越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快速,新冠疫情前的經濟增長率一直維持在7%的高水準。未來數十年內還擁有近乎無窮無盡的勞動力資源,因爲14億人口中有半數以上不足30歲。

西方國家希望用印度來取代中國世界工廠地位,這種思路顯得過於一廂情願。圖爲中印兩國領導人習近平與莫迪在金磚國家峰會上會晤。(圖/路透)

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剛一上臺就喊出「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 的口號,無疑令人對「印度即將取代中國」增添不少信心。但是現實的問題並非如此,印度的經濟成長雖快,其規模與中國相比仍相差太遠,它對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爲16%,而中國則高達34%。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後5年內,印度貢獻度只會增加至18%,按這種速度,再10年都不見得追得上中國目前的規模。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對教育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缺乏重視,印度經濟史學者家亞朔卡‧莫迪( Ashoka Mody)指出,從18世紀晚期的工業革命以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不對教育、健康以及城市基礎設施進行投資的前提下,成爲經濟強國,並實現普遍的富裕。數十年來印度一直缺乏這類投資,而且其政府與企業界長期不願投入教育、醫療與民生建設,結果是經濟成長都集中在金融業、建築業與資訊業,最能吸收大量勞動力的製造業則成長極爲緩慢。

今年印度大選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原認爲會獲得大勝,結果得票率與席次遠低於預期。圖爲印度選民排隊投票。(圖/美聯社)

印度前央行行長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G. Rajan)在他新出版的著作中用大量數據與中國進行比對後指出,1961年印度人均GDP是86美元,中國是76美元,目前印度人均GDP是2300美元,中國則是12500美元。因此,印度人均收入約相當於2007年的中國,雙方還有17年的差距。

拉詹在其着中分析了印度落後於中國的幾大原因:1、中國非常重視基礎教育,而印度的種姓制度令窮人和低種姓人羣難以接受教育;2、地方政府放權不足;3、印度勞動法和監管僵化;4、貿易保護政策導致企業缺乏競爭力。因此,雖然近幾年來印度經濟增長加快,但仍難以突破政治與社會瓶頸來維持高速成長,並進一步取代中國成爲世界工廠。

印度目前人均GDP是2300美元,中國則是12500美元;印度人均收入約相當於2007年的中國,雙方還有17年的差距。(圖/路透)

今年中印度大選的結果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印度在追趕中國經濟的主要困境,原以爲由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會獲得大勝,卻在得票率與席次上遠低於預期。印度政治分析人士認爲,印度經濟近年以來雖快速增長,但是可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製造業卻成長緩慢,大多數民衆無法感受經濟增長並因此受惠。

從印度2023年度各行業的附加值增長情況來看,就業人口占46%的農林水產業與佔12%就業人口所從事的商業/旅遊業增速都大幅下滑,兩者相加佔近6成就業人口,他們切身感受到經濟增長減速的問題。至於增長較快的建築業與製造業雖有10%增長率,但就業人口比率僅分別佔13%與12%,而這一部份人工資長期偏低,無法感受到經濟增長的好處。許多人甚至因物價上揚而感受到實際收入快速下降,亦即經濟增長沒有回饋到一般中低收入民衆的身上。

印度一向重視資本密集型重工業,卻輕視可以及收大量低階勞動力的輕工業,底層民衆無法獲得經濟成長的紅利。圖爲印度電子工廠。(圖/路透)

印度經濟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帕納加里亞(Arvind Panagariya)指出,「在歷史上,沒有一個發展中國家能夠在不發展大量僱用非熟練工人的勞動集約出口型製造業的情況下,從發展中經濟體蛻變爲中高收入經濟體。印度也不例外」。印度從1960年代起一直傾向於重視資本密集型重工業的產業政策,卻輕視可以及收大量低階勞動力的輕工業,而各項指標相對落後的鄰國孟加拉卻能透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紡纖服裝出口產業,增加包括女性在內的就業機會,人均GDP因此超越印度。

按聯合國估算,2023年度印度的實際GDP增長率爲8.2%,在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1,其GDP總量幾乎可以確定會在幾年內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3位,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不過,其青年羣體的失業率高達10%,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更高達29%。因此,即便其GDP有高成長率,如果印度政府不能解決經濟成果分配與青年就業問題,別說追趕中國,現在的莫迪政府能撐多久都會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