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一定最好? 當心「天然毒素」吃下肚真要命...
▲天然的不一定最好!當心「天然毒素」吃下肚真要命。(圖/達至示意圖)
文/陳韻竹
「天然ㄟ尚好」是許多人對於食的迷思,但卻忽略有許多天然毒素不小心吃下肚可能傷身或要命。2017年1月、6月便有兩起誤食有毒姑婆芋的「食安事件」,幸好並無造成致命的情況,但瞭解天然毒素存在哪些地方,進一步多留心注意,更能爲自己食的安全多加把關。
社團法人臺灣國際生命科學會(ILSI Taiwan)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於2017年6月9日舉辦「食品中微生物及天然毒素危害性」研討會,並舉辦記者會分享天然毒素食品中毒的攻防術。
路邊野菇別亂採!常見誤食有毒植物有這些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臺灣民衆最常誤食的有毒植物及蕈類有3種,共通點爲它們的外觀皆與可食用的植物或蕈類相似,分別爲:外型像芋頭的「姑婆芋」、像雞肉絲菇的「綠褶菇」、與野百合和月桃葉相似的「大花曼陀羅」。
社團法人臺灣國際生命科學會表示,有毒植物常含有生物鹼、配糖體或草酸鈣,食用後輕則發生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重則造成中樞神經毒性、器官衰竭或休克死亡。看見不知名植物或野菇,應秉持「勿食用來路不明植物及蕈類」之原則,以免造成無法挽回之遺憾。
若因食用不明植物或蕈類造成疑似食品中毒之症狀,不應催吐,以免造成吸入性肺炎。如有嘔吐物,可以將食餘檢體及嘔吐物保存,並緊急送醫,以利醫師判定中毒原因及後續診療之參考。
吃海鮮要小心!留意河豚毒素、麻痹性貝毒食用活的或新鮮魚貝類時,也可以能食入魚貝類本身所含有的天然毒素而中毒,海洋生物毒素(marine toxins)廣泛分佈於海洋生物中,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系終身特聘教授黃登福統計臺灣過去(1981~2016)發生過的海洋毒素中毒案例,以「河魨毒素(tetrodotoxin)」和「麻痹性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最常見,而患者死亡數則以河魨毒素最多。
黃登福表示河魨毒素除了普遍對於魚種欠缺辨識能力之外,也常因爲處理原料時肝臟、卵巢毒素污染魚肉所致;而麻痹性貝毒則是由於全球各地藻類大量繁殖,貝類攝食這些有毒藻類後其毒素殘留所致。此外,黃登福也指出,大型魚類的維他命A濃度極高,攝取少量即有導致維他命A過量中毒的風險,因此避免食用超過3公斤以上大型魚類的肝臟,以免引起維他命A過量導致中毒。
食物中毒爲什麼?觀察症狀、必要時儘速就醫民衆或許會好奇,吃了東西身體出現異狀時,要怎麼判斷自己細菌或病毒等微生物所引起的食物中毒,還是吃了有毒的食物導致天然毒素食物中毒?
臺北榮總內科部臨牀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指出,細菌或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偶而會產生髮燒或因脫水而產生頭暈及倦怠無力等症狀。但若出現了非腸胃道的不適症狀,如神智不清、出現幻覺、心悸或心臟跳動不規則、四肢麻木等,需高度懷疑是誤食了含天然毒素的動植物或蕈類所導致食物中毒。
楊醫師也補充,如果是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若症狀不是太嚴重,可先自行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即可,未必需要立即就醫。但如果是誤食含天然毒素動植物或蕈類導致食物中毒,原則上皆應迅速就醫,以免產生嚴重的症狀、延遲毒性或併發症。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若食用不明動植物、草藥或蕈類後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時,千萬不要誤以爲是身體正在排毒,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醫師後續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本文由food NEXT食力【天然的不一定尚好!小心天然毒素吃下肚真要命】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