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之旅 哈密瓜節】在這裡,聆聽哈密瓜的故事

在中國新疆·哈密“甜蜜之旅”第十六屆哈密瓜節上,哈密瓜歷史文化傳承展覽館正式對外開放,精巧的設計和厚重的文化底蘊讓遊客直觀瞭解到哈密瓜種植歷史和發展變化。

哈密瓜歷史文化傳承展覽館位於哈密貢瓜第十四代種植傳承人亞力坤·尼亞孜的院內,是目前哈密市域內精心打造的哈密瓜歷史文化傳承展覽的專題館。古樸的院落、錯落有致的陳設,不少遊客將這裡作爲此次哈密瓜節的打卡地之一。

遊客正在參觀哈密瓜歷史文化傳承展覽館。(視頻截圖)

據瞭解,哈密瓜歷史文化傳承展覽館佔地220平方米,分爲主廳和續廳,主廳分四個板塊,分別介紹史料記載哈密瓜文獻、康熙賜名伴景畫、70種哈密瓜瓜模造型以及哈密瓜種植記憶,續廳主要展示歷史沿革和貢瓜加格達的介紹和醫藥價值。在現場,70種新老品種哈密瓜模型尤其引人注意,1比1仿真展示了哈密瓜不同品種之間的區別。

在哈密瓜歷史文化傳承展覽館一側,由樂器坊、刺繡坊、柳編坊等組成的手工坊展示了哈密民間文傳承藝人們的作品,其中用柳條編成的柳編籃筐就是當年進貢朝廷長途跋涉的用具之一,與館內的各種陳設交相呼應,更形象展現了哈密以哈密瓜爲物質載體,印證和表現出其所蘊含的中原王朝西域經略史、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史,中華文化一體多元特質。

用柳條編成的柳編籃筐。(視頻截圖)

哈密瓜在哈密栽培歷史悠久,清朝康熙年間成爲貢品,民間出現許多哈密瓜種植能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哈密瓜的種植備受各級黨政領導、農科人員、哈密瓜農的重視,在瓜鄉大地上涌現出一大批致力於哈密瓜科研、種植、技藝傳承的人物,哈密貢瓜第十四代種植傳承人亞力坤·尼亞孜就是其中之一。

亞力坤·尼亞孜今年41歲,從11歲跟着父親開始學種瓜,從小在瓜地長大的他和父親一樣,將種好哈密瓜作爲自己的終身事業。他不僅主動要求將哈密瓜歷史文化傳承展覽館建在家裡,爲了傳承古老的哈密瓜品種和種植技術,他每年還會種植2—5畝地的老品種哈密瓜,將古老優質的哈密瓜種質資源保留下來,目前,亞力坤·尼亞孜還保留着一些具有近百年曆史的哈密瓜種子。

亞力坤·尼亞孜向記者介紹老品種哈密瓜。(視頻截圖)

亞力坤·尼亞孜說:“由於老品種哈密瓜產量低、不好運輸等原因,種植的瓜農很少,但是這些哈密瓜的種子不能消失,要保存下來,能夠讓更多的人一飽口福。”

文|融媒體中心記者 傅敏婕、楊明

視頻拍攝/剪輯|佳孜拉、楊可欣

編輯|李明珠

責編|王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