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基金2025年度策略會:2025年A股投資“格局要大,步子要穩”

2024年,中國經濟從曲折修復到企穩向好,資本市場隨之風起雲涌。四季度,隨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超預期出臺,房地產、地方債等難題有了針對性解法,中國經濟再次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國際因素亦不可忽視。特朗普上臺後,全球經濟與貿易格局將產生新的變化。接下來的2025年,中國資本市場將呈何種走向?普通投資者該如何合理分配資產?

日前,在天弘基金2024年全球投資策略會暨20週年活動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天弘基金固收研究部負責人張祺、天弘基金資深策略分析師黃子函、天弘基金權益基金經理劉國江、天弘基金國際業務基金經理胡超等天弘投研人員圍繞上述話題進行了深入解讀。

天弘基金張祺:2025年,投資者有充足的應對空間和時間

直到今年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經濟增速仍處於下行通道。但張祺認爲,中國經濟前景並不像外界想象的那麼悲觀。我國四季度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的落地需要時間,預計到明年下半年纔會對經濟產生實質性影響,因此投資者有充足的空間和時間去應對和調整。

在地產方面,張祺提到,自“9.24”政策之後,政策層面對地產的定調發生了本質上的逆轉,這表明政策層已經開始重視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地產問題的解決,對於穩定中國經濟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政策預期就是核心變量,地產打底,房價溫和回升。”他還提到,地方政府和地產的目標已經監測到了,如果觀測到更多的政策落地,經濟就有了託底。此外,降息和對流動性的支持將是未來政策的主線,央行將使用各種金融工具來支持經濟。

天弘基金黃子函:2025年A股投資“格局要大,步子要穩”

廣大投資者最關注的是,這一波行情能延續多久?天弘基金資深策略分析師黃子函通過分析這一波行情的成因、政策的未來走向以及資金面的堅挺程度,給出了她的答案:A股市場波動可能放大,但像一條總體向上的寬廣河流。

黃子函指出,儘管A股市場經歷了業績波動和海外政治週期的波動,但其表現依然堅挺,超出了許多投資者的預期。她認爲,這一輪行情與歷史上政策驅動的市場相比,預計延續時間更久,“就像一條總體向上的寬廣河流,不同時間段有其不同的驅動力。”在當前資金面充裕和政策牌未完全打完的階段,市場結構輪動,主力投資活躍,甚至無視了很多基本面的潛在影響。

這一輪行情中出現了兩個市場特徵,成爲支撐這條“河流”向上的動力。其一是居民資產配置的新格局:“一旦股市有賺錢效應,潛在的增量資金會比較多。”黃子函認爲,2024年居民資產配置的局面,可以與1999年相比較。“當時資產荒的情景非常明顯,降息降得非常快,商品房又還沒有形成趨勢。所以,我們看到大量資金遷入到了A股當中。這次也不例外。”

另一個市場特徵是,這一輪政策覆蓋面和力度都堪比1999年和2012-2015年,財政、貨幣和資本市場政策在協同性有較大變化。在黃子函看來,整個經濟政策佈局已經鉚合成一個“齒輪”,其中一大抓手是國債。國債正成爲貨幣政策操控利率的重要工具、資本市場重要的抵押環節。未來,財政政策要向國債傾斜,居民存款也在逐漸變爲國債類和權益類產品。“從近期出臺的一些政策,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其背後是中央在採取更重大的一些決心和決策。”

談及具體投資,黃子函強調,2025年A股投資策略的核心觀點是“格局要大,步子要穩”。“明年是政策和基本面兩個維度互相角逐的一個時間段。”黃子函認爲,在這個階段,A股市場的波動會明顯放大,建議投資者進行有預期收益區間的波段交易加以應對。

黃子函建議投資者關注那些可能恢復高增長的行業,並在認知範圍內獲得收益。她認爲,從2024-2025年進行的過程中,A股的主要矛盾會從對政策的理解,資金面格局,逐步轉移到基本面上,而基本面和政策面在明年有可能會進行頻繁地切換。

宏觀、A股、港股:專家暢談“中國資產投資新機遇”

在本次會議的圓桌論壇環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重點強調了政策超預期發力對於穩定經濟預期的關鍵作用。

他指出,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已經透露出政策轉向的信號,尤其是在促消費和發展服務業方面。隨着三季度經濟數據的出爐,加劇了政策發力的緊迫性,而超預期的政策發力是穩定預期的唯一途徑。

“國內的問題跟國際問題兩個合力,可能會促使我們加大財政貨幣政策的刺激力度。”李迅雷認爲,中國中央財政有很大的加槓桿空間,與美國和日本相比,中國的財政政策仍有較大的操作餘地。央行也可以通過購買國債來進一步增加流動性,這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

同樣從刺激經濟角度出發,天弘基金權益基金經理劉國江看到,目前居民端和企業端已經證明缺少加槓桿的空間和能力。“政府作爲唯一有能力提振通脹預期的力量,已經行動起來了。”

對於中國股市的走勢判斷,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爲,已經進入了反轉框架。他提出,反轉的邏輯基於“一個變化,兩個基本面”:整個政策導向發生了方向性的轉變,開始提出來抓住重點、主動作爲,而不是收縮的框架。基本面上則是要解決“化債”和“內需”。

他指出,1990年深交所成立以來,中國的股市大多是在經濟低迷時發動的,引導社會財富配置資本市場,進而資源配置,盤活場外資產,化解債務問題,提振內需。當前,政策通過引導盤活資本市場,極大地優化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房地產政策爲代表的產業政策的有效性,進而有希望實現從土地財政向股權財政的轉化。因此,後續應關注怎樣盤活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從而改善區域經濟,解決內需問題;同時關注“出海”戰略。

談及特朗普再次上臺可能引發的影響,天弘基金國際業務部基金經理胡超舉例,11月6日特朗普上臺當天港股下跌,而第二天就快速反彈收回失地。這表明,未來影響A股資產以及中國香港資產的決定性因素一定是來自於中國國內各項政策實際推進落地的情況。美國大選及美國未來可能出臺的一些政策只屬於外部矛盾,內部矛盾纔是真正決定未來中長期走勢的主要矛盾。

編輯: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