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迴應大模型“價格戰”:技術發展優先,對商業前景樂觀

“AI(人工智能)要真正落地適用,降低推理成本、優化工程性能非常重要,這也是未來在商業化上取得提升的重要因素。對於商業化前景,我們非常樂觀。”

5月17日,騰訊雲副總裁、騰訊雲智能負責人吳運聲在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談到了大模型的商業前景。

當天,騰訊雲召開生成式AI產業應用峰會,公佈了旗下大模型諸多最新技術進展。騰訊混元大模型正式對外發布256k長文模型,並通過騰訊雲向廣大企業和個人開發者開放,以支持更廣泛的創新和應用。

騰訊混元256k模型版本具備處理超過38萬字符的超長文本能力。在對話應用場景中,該模型能夠“記憶”更多的對話內容,有效避免“忘記”信息等問題。

此外騰訊宣佈,升級後的混元大模型在國內率先採用混合專家模型 (MoE) 結構,總體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50%,部分中文能力已追平GPT-4。

迴應價格戰:優先發展技術

近期,字節跳動高調入局大模型戰場受到外界廣泛關注。5月15日,字節跳動在火山引擎原動力大會上正式發佈豆包大模型,據介紹,豆包主力模型在企業市場的定價只有0.0008元/千Tokens,0.8釐就能處理1500多個漢字,比行業便宜99.3%。

這也引發外界對大模型“價格戰”開啓的猜測,對此,吳運聲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迴應稱,騰訊大模型的底層能力和構建工具鏈都在快速迭代過程中,未來會把核心精力放在產品和技術能力發展上,相信能夠提供有競爭力的模型和產品。

大模型熱潮興起後,如何實際落地應用成爲業內在今年聚焦的焦點,今年也被稱爲國產AI大模型全面商業落地的元年。

談到騰訊對於大模型的核心戰略,吳運聲表示,一直以來的方向都是打造距離產業最近的AI,“通用大模型的規模太大,真正要在行業裡應用有很多門檻,騰訊一直以來的方向都是降低使用門檻。”

在落地應用上,大模型已經和騰訊的自身業務深度融合,騰訊副總裁蔣傑宣佈,目前騰訊混元大模型已在600多個騰訊內部業務和場景中落地測試。其中,微信讀書基於混元大模型推出了AI問書、AI大綱等新功能,以提升用戶的閱讀效率和體驗。

騰訊客服團隊基於混元大模型升級智能客服體系,推出智能客服垂直領域精調模型,提升智能對話的意圖理解準確性和多輪問答流暢性,相比傳統小模型下文準確性提升38%。

不過,對相關應用和大模型結合的投資回報(ROI), 騰訊混元模型應用負責人張鋒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前騰訊大模型應用仍在探索階段,相關業務場景以創新技術爲主。

C端助手App騰訊元寶即將發佈

值得注意的是,蔣傑宣佈,騰訊混元將上線一站式AI智能體創作與分發平臺“騰訊元器”,開啓智能體生態。在平臺上,用戶不僅可以在創建專屬AI智能體,使用騰訊官方的插件和知識庫,還能將這些智能體一鍵分發到QQ、微信客服、騰訊雲上。

他還透露,基於混元大模型打造的C端助手App騰訊元寶也將於5月30日發佈。

在開源方面,吳運聲告訴記者,騰訊一直非常支持開源社區,之所以支持開源,是因爲希望能將成功經驗貢獻給企業和開發者,也希望能讓更多用戶感受到混元大模型的真實情況。

資料顯示,此前,混元文生圖大模型已全面開源,僅3天時間就在Github上獲得超千位開發者關注。多種尺寸的騰訊混元MoE模型也即將對外開源,可分別支持手機端、PC端、雲/數據中心等多樣化的部署場景。

當天,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EO湯道生髮布了騰訊雲大模型知識引擎、圖像創作引擎、視頻創作引擎三大工具,打造大模型時代原生工具鏈,幫助企業使用大模型開發AI原生應用,快速接入生產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