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雙控時間線明確!碳排放監測、計量等行業或將迎來新機遇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雷椰 北京報道

綠色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對碳排放的有效控制和能源結構轉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我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有了制度性保障。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就《方案》表示,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有利於促進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需根據不同階段任務要求,統籌有序推進各項重點工作。

本次《方案》全面規劃了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的時間表與路線圖。如何理解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的全面轉型?碳排放雙控政策會帶來哪些投資機遇?

多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全面轉型體現在“先立後破”,在原來能耗雙控工作的基礎上轉型爲碳排放雙控,未來我國將從國家、地方、行業、產品等多角度提高綠色生產力。在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過程中,碳排放覈算、監測等涉及大量的數據,與之相關的監測、計量行業等有可能迎來新發展。

企業應合理規劃碳排放預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方案》分3個階段作出工作部署。

第一階段是當前至2025年,重點是夯基壘臺,着力完善地方、行業、企業、產品碳排放統計覈算體系,提升“雙碳”相關計量、統計和監測能力,爲“十五五”時期在全國範圍實施碳排放雙控奠定基礎。

第二階段是“十五五”時期,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碳排放雙控制度,以強度控制爲主、總量控制爲輔。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覈制度,健全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管理制度,開展項目碳排放評價,建立健全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和碳標識認證制度,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第三階段是碳達峰後,調整優化碳排放雙控制度,以總量控制爲主、強度控制爲輔。建立碳中和目標評價考覈制度,進一步強化對各地區及重點領域、行業、企業的碳排放管控要求,推動碳排放總量穩中有降。

《方案》明確了“三步走”時間表,這一舉措對企業而言將產生顯著的影響。

中國碳中和五十人論壇副秘書長吳宏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十五五”期間,主要以強度控制爲主,意味着企業在擴大生產的過程中,要保持固定的碳排放強度。而在碳達峰之後,企業要控制碳排放總量。“這要求企業一定要未雨綢繆,儘早地實施具體的碳排放降低措施,不能等到最後技術不足時再行動。”

此外,“十五五”時期,將碳排放強度降低作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開展碳排放總量覈算工作,不再將能耗強度作爲約束性指標。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經理張雨薇表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對於企業來說,這意味着企業綠色改革需要進入深水區。這些要求需要企業在“雙碳”目標下,進行一系列的內部改革和調整,以確保其運營和發展規劃與國家的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相一致。降碳比節能對技術和資金的要求更多,難度更大,企業應關注並適應省市兩級建立的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合理規劃碳排放預算。

本次《方案》從國家、地方、行業、企業、產品等進行了全方位規劃,明確提出將碳排放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要求建立健全地方碳考覈、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機制。

今年,內蒙古、山東等地出臺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省級過渡方案。而本次《方案》正式提出要建立地方碳排放目標評價考覈制度,五年規劃初期,將碳排放雙控指標合理分解至各省份。

要做到“碳排放雙控指標合理分解至各省份”是個系統工程,北京師範大學灣區國際商學院校外導師、中國上市公司協會ESG專委會專家李柱文認爲,需要科學決策、有效監督、考覈有力的措施配套,這可能是實現“碳排放雙控”的難點工作和最大的挑戰。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未來五年規劃中,各省所面臨的主要指標將聚焦於碳雙控指標,而非傳統的能耗指標。儘管如此,能耗問題依然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以鋼鐵廠建設來說,鋼鐵產業作爲資本密集型行業,對地方經濟的GDP貢獻顯著,建議相關企業在進行此類高能耗項目時,應積極探索並應用清潔能源技術,發展清潔能源,以有效抵消和減少項目運營過程中的能耗,從而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滿足未來碳雙控指標。

碳排放監測、計量等行業或迎來新風口

碳排放雙控考覈替代能耗雙控考覈,需要實施更爲全面的考覈制度。《方案》提出,完善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覈算機制,常態化開展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形勢分析監測和預警。

“目前,有些地方已經進行了監測碳排放,並自行設置預警系統。”吳宏傑指出,從行業層面來看,電力、鋼鐵、有色等行業協會對企業進行管控,並設置預警系統。未來,相關的系統還將持續優化與完善,國家能夠利用物聯網技術,對行業和企業實施更爲有效的管控。

中國銀河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雙碳創新中心負責人李栩然認爲,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爲了準確掌握不同行業的碳排放量及其減排潛力,可以通過構建相關模型對進行碳排放監測與風險分析。

未來碳排放雙控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會進一步銜接,碳排放雙控政策又會帶來哪些投資機遇?

張雨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隨着《方案》的發佈,許多新技術的發展也將得到有力推動。在碳相關的數據庫建設方面,相關的監測、計量技術等有可能機會迎來新發展。在降碳技術方面,《方案》的實施將推動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發展。

《方案》也提出要完善企業節能降碳管理制度。張雨薇認爲,碳交易和綠證、綠電交易將發揮其作用,幫助企業加大能源綠色比例,減輕企業減排負擔。

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結算系統(中碳登)數據顯示,從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交易啓動以來,截至2024年7月15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超過4.6億噸,累計成交金額近270億元。總體運行平穩,有效促進發電企業綠色轉型。

7月31日,國家能源局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了綠證核發工作有關情況。今年上半年,企業參與綠證、綠電交易的熱情高漲,全國交易規模正持續穩步擴大,參與綠證市場交易的買方企業和個人主體3.9萬個,同比增長4倍,交易綠證1.6億個,同比增長6倍。

《方案》要求對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制修訂碳排放覈算規則標準。當前,全國碳市場僅有電力行業,隨着碳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未來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也逐步納入。除了重點行業外,李栩然認爲,非重點行業也要對《方案》有足夠的重視。“尤其是那些並未受到碳交易或綠電綠證消納直接要求的非重點企業,亦應着手在其運營管理中,將碳排放因素納入考量範疇,涵蓋從範圍1至範圍3的各個方面。”

在法律法規層面,本次《方案》提出,完善碳排放雙控相關法規制度。全面清理現行法規政策中與碳排放雙控要求不相適應的內容。加快修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等制度,納入碳排放雙控有關要求。

李柱文認爲,在企業合法合規經營方面,“加快修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等制度,納入碳排放雙控有關要求”與企業的擴張發展、企業的當期運營都有密切關係,尤其是重點能耗企業應該積極關注甚至參與制度的修訂和反饋意見,並在企業內部積極提前謀劃和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