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大減價 拖垮青年未來

環境部碳費審議委員會拍板費率,臺灣終於邁入碳有價的年代。但是受到資本家壓力而偏低的費率,甚至高排放的財團們還敢嫌優惠費率不夠低。對照各大上市上櫃公司寫得漂亮的永續報告書,言行不一就違反了企業倫理;當大人們這麼公開虛僞的漂綠,又要動員親子去淨灘,難怪青年世代面對氣候危機,多數人表現得愈來愈虛無。

「氣候變遷因應法」二○二三年初就通過立法,但在大財團拖延戰術下,遲至二○二六年纔會實質徵收。氣候法前身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早在二○一五年就立法,到當下還在要求緩衝的人,是活在靜止的「龍宮時間」裡面嗎?國外的環保團體「氣候滅絕」,直接癱瘓地鐵和鬧區交通,也衝到金融街公司大廳要求對化石燃料撤資,臺灣的青年世代和環保團體實在太溫和了!上一屆立法院在野黨提案要求政府基金對化石燃料撤資,卻被執政黨封殺,這一屆國會的在野多數,應該在這個預算會期重新提案。

大家要知道,碳費起徵點的二點五萬公噸很高,像是離島的澎湖,最大私人排放源的旅館也才六千噸左右。也就是說,收費對象約二八一家企業/五百廠,都是大財團,沒有任何一家算是中小企業,全是各產業領頭的前段班,佔盡市場競爭優勢,絕對有能力、有技術來減碳,就可以少繳碳費;甚至定價轉嫁給下游或民衆,而透過以價制量機制,全民一起來減碳。但是,他們卻做了最壞的示範,透過政商關係拖延碳費上路、壓低碳費費率,要求優惠費率折扣的大減價。

難道纔剛放完颱風假就忘了,極端氣候致災是氣候變遷的後果嗎?氣候變遷是環境正義的課題,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就點出,沿海和山區是淹水和土石流的高風險區;身處氣候難民第一線的離島和原住民,他們並沒有排放太多溫室氣體,卻要遭受這個痛苦。碳費徵收只是要求排放者負起一絲絲責任,這些財團斗膽討價還價,真是沒有良心!尤其是,他們在財經媒體的公關演出,說減碳是趨勢不得不做、技術有多好,掌握綠色轉型機會財,怎麼都不會臉紅?

環境部碳費給五十、一百優惠費率,百貨公司週年慶折扣都沒那麼低,經濟部和工總竟還說偏高,要求和日韓競爭對手做比較。但是全世界第三便宜的工業電價,和東亞鄰國相比最低的油價,要不要也合理化地向上看齊呢?

三十年前,競爭力大師波特就說,這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經濟綠色轉型與產業現代化的機會」,請政府和龍頭大企業真心減碳向前行,別再貪圖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倒退嚕而拖垮競爭力和青年世代未來!